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颔两联分析(3)

蜀道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律诗,一般首联是不用对仗句的。而此诗别具一格,完全打破常规。首联就用了“工对”中的“地名对,“城阙”对“风烟”,“辅”和“望”相对,“三秦”对“五津”。对得很规矩,句子很整齐,精整而壮阔。而下面颔联的两句诗本该对仗的句子,反而用散句。这种格式在前一首诗《在狱咏蝉》的分析中就已经讲过,仿佛梅花把春天的芳香偷来,提前开放,故名“偷春格”。这种特殊的句式,使诗歌从一开始就把我们带进了一种特别优美的旋律之中。好处多多,具体情况在分析下联时再仔细讲。

  颔联(第二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先看第一句。“与君”,和您。“离别意”,离别的心情和意绪。全句连起来:(我)和您离别的心情和意绪,究竟如何呢?再看第二句。“同是”,都是。“宦游人”,“宦”(huàn),当官(名词作动词用)。“游”,离家出游。“宦游人”,为当官而离乡背井、四处出游的人。“同是宦游人”,都是为了当官而离乡背井四处奔走的游子。

  赏析:

  这一联并没有接着写景,而是在上联借写景渲染离情别绪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开始直抒心意,直接了当地谈起此时双方的心情。由首联借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暗喻关心、同情之意绪,影响、开导、感染朋友,转为直抒安抚朋友之胸臆。第一句作者直言“与君离别”之“心意”,本来还有半句话:“是相同的,你的沉重心情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者却欲言又止,只讲了半句话就直接转入下一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用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了补充说明。这里既有对朋友的体贴、关心,又是在与朋友进行交心,指出:咱们的命运和人生目标是相同的。咱们之所以离乡背井,(我游长安、君将入蜀)都是为了求官谋生。相同的命运就一定有相通的心情,特殊的感情,当然是心有灵犀、只是心照不宣罢了。从而提醒朋友:我们本来就是“宦游”之人,相互离别的事当然就会经常发生,是不足为奇的。人生,从来就是有分也就有合的。而这次送别又是“客居中送客”,“自笑年来常送客,不知身是未归人。”(明诗人王越句)离情与乡思交融,凄恻之情难免。但是,凡事都应该往宽处想:第一,如今您是到蜀川当县尉,官虽小,又远了点,但毕竟有了个好的开始,为以后的飞黄腾达迈开了第一步,应该是值得祝贺的;第二,今天离别,说不定哪一天皇帝一道圣旨,我们还会跨越千山万水,相聚在一起。这次分别只时暂时的,何必悲伤!这里的“离别意”,当然有惜别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劝朋友要从积极乐观的态度出发,去看待现在的一切。是对朋友的劝慰和鼓励。从而不仅补上了“与君离别意”的后半句未讲出的话,说明了当时“心情是完全相同”的意思本身,还特别指出了之所以“心情相同、互相理解”的原因,是我们来这里有着相同的人生目的和命运,收到了一石双鸟的语言效果。这就避免了相同词语的重复和啰嗦,使诗歌显得言简意赅。如果说首联是借写景言事抒情的话,而从这一联就开始进入了直抒胸臆(yì)的章节。这里没有一个“伤感”呀,“痛苦”啊之类的同诉苦水的言词,只是说明了“命运相同、心情一样”的事实和互为“知己”的朋友关系,并没有丢掉首联的“大度”的气概和品格,从而又为第三联进一步讲“知己”奠定了基础。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在前一联的讲析中就已经说了,不是对仗句,反而用的是散调,打破了一般五言律诗二、三联对仗的格式。这种别具一格的处理方式,为全诗增添了别样的风韵。首联对仗精严,气魄雄大。颔联以散句承之,情感深挚,如同一段昂扬的旋律奏完,忽然换成了轻柔的小夜曲,诗情富于变化,动静相生、互衬,文情激荡多变。从而避免了第一联的“工对”和这一联又来对仗,在句式上形成的呆板,使诗歌显得灵活多变,跌宕有致,另有一番新的风格和情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daonan/2598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