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蜀道难》赏析、背景及阅读提高(2)

蜀道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蜀道难创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蜀道难阅读提高】

  一、阅读《蜀道难》中的诗句,完成1-4题。

  1.作者在这一段中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时间是为了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这样写时空杂糅,烘托蜀道的艰险。

  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感叹一句,是为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夸张手法、衬托手法。诗人紧扣“高”“危”,用夸张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巉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山高得连黄鹤也飞不过,猿猴也愁于攀援。同时又借“鹤”“猿”来侧面衬托,暗写人行走之难。

  4.本段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注意结合原诗进行分析。第二问注意神话本身的意义及作者的用意。

  答案: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二、阅读《蜀道难》中的诗句,完成5~8题。

  5.李白运用丰富和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选文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有……攀援”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6.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7.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8.结合所选的两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用设问句、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daonan/2723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