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

水调歌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读词,还要有板有眼地读。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幻灯片齐读,力争做到以上两点。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提示:韵脚,押an韵。押韵的字为红体,读的时候声音要拉长。全班同学一起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注意押韵的字拉长音。

  4、在疏通文意方面,谁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教师借助幻灯片检查词语解释,指名照幻灯片说译文。

  我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经受不住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此情此景,哪里比得上人世间呢?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离别的人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四、文本解读

  读诗还讲究有情有味,但必须是在理解词的意思、意境之后。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首中秋词。

  (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

  (指名读自学提纲中问题。学生思考。) 反馈:

  1.小序交代了什么?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还是“借酒浇愁”?如果是后者,那么愁从何而来?(知人论世)政治失意 怀念弟弟 知人论世: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1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辗转各地为官,政治失意,壮志难酬。

  苏轼写作这首词时,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为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

  小序当中说“兼怀子由”,从“兼”字可见“怀子由”并不是主要目的还有其它。

  2. 上下阙主要写什么?各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感情?

  望月 失意矛盾

  兼 乐观旷达

  怀人 离愁别恨 穿插问题:

  (1)谁问“明月几时有”?谁“把酒问青天”? ——苏轼。

  政治失意中的苏轼想怎么样?“我欲乘风归去” “归去”什么意思?想回朝廷。 “天上”“人间”各指什么? 朝廷 地方

  作者想回朝廷,却又矛盾。

  师:从哪看出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

  师:他怕什么? “寒”。 师:“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那指什么? 指心理上的恐惧,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

  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心生恐惧。殿试时,深得仁宗皇帝的心,评为翰林学士,立下政治理想——辅君济世。欧阳修很赏识他,提拔他,可如今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排挤,被迫请调杭州、密州„„ 于是,词人还是认为哪里好?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他想通了,从失意矛盾中解脱出来了,表现出乐观旷达的精神。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埋怨:月亮啊!我有很多遗憾,你不应该有什么遗憾啊!可你为什么常常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圆啊?1062年,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事,离开父亲和弟弟,苏辙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郑新门才与兄长道别。1074年为了能和在济南做官的弟弟经常团聚,自愿请调离济南很近的密州,可如今与自己精神契合的弟弟近在咫尺却不能见面,母亲去世,父亲去世,妻子去世„„

  好像是对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难以十全十美。很富有哲理。

  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五、主题探讨

  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欣赏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全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整首词无不体现了苏轼那种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旷达胸襟。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 情绪高涨 疑惑

  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沉思 矛盾 忧郁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情绪高涨 排遣忧郁无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沉思 遗憾 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彻大悟 乐观旷达

  齐诵本词。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诗高潮。

  六、背诵全词。

  这么优秀的一首中秋词,我们一定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积累,下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背诵这首优秀的中秋词作。

  七、当堂检测(20分)

  1.苏轼, 朝文学家。(1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宫阙 琼楼 转朱阁 低绮户 婵娟

  3.按原文填空(4分)

  1)我欲乘风归去, , 。

  2) ,何似在人间。

  3)不应有恨, ?

  4.理解性填空(10分)

  1)“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 _ __ ,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

  2)苏轼与弟弟天各一方,中秋时节,难以团圆。于是他在《水调歌头》中,借一轮圆月表达了作为兄长的一份美好祝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世事没有十全十美的,用《水调歌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写出很多名篇佳作。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一个含“月”字的上下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作业设计 二选一:

  将《水调歌头》改写成散文

  以“月”为背景,写一段300字左右的随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idiaogetou/20971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