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2)

水调歌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明确学习目标与作者情况(出示相关课件)。

  二、朗读体会

  1、听读感知: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词文内容。

  2、朗读体会:“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要求: 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有情有味地读。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3、谈谈感受:自由读后,引导学生从苏轼的角度谈谈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教师给予评价。

  丙辰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

  三、品味探究

  1、解读小序,明确“中秋”“达旦”“大醉”“子由”词语的意思。 问题: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播放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的在百家讲坛的解说视频,帮助理解。 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怀念弟弟子由。 2、自读词文,思考讨论

  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词文内容,已完成对词内容的理解。

  3、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诵读全词:女生读上半阙,男生读下半阙。(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4、师生共同完成对词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1)读词的上阕: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播放康震教授的解说视频,辅助理解。

  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读词的下阕:

  ①思考:“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提示: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

  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②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师点拨长久与婵娟

  引发: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 通过下列句式说出你的看法与理解

  千年后你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 我明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idiaogetou/2781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