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2)

水调歌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质疑赏析

  上片的学习主要质疑,下片的学习重在欣赏。

  学贵有疑,善于提出问题是学习思考深入的结果。在赏析时,我先请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提出疑问。

  学生围绕作者的心理活动,抓住三个动词进行提问。

  “问”了什么?几时有?是何年?问月表明作者思索的深刻,彷徨的心态。

  “欲”:诗人想干什么?乘风归去。诗人飞天的渴望是对天上的想象,是琼楼玉宇的美好,是一个出世的梦,是一颗玉洁的心灵。

  “恐”:因为天高而担忧摔的重,因为担忧高处不胜寒而郁结。

  学生的创造性质疑在于问了这样一个不被人关注而又很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词的首句为什么把句式进行调换?

  从做学生到做老师,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发人所未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按意思,句式确应为“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出乎教者意料之外的问题不能不讨论,于是讨论热烈展开,思路渐渐明确:句式调换,是为了强调词人的疑问,渲泄词人的感情,至于向谁发问,因为不需要回答,显得不十分重要。问在开篇,给人以爆破般的感觉,充满气势的力量。

  学生还抓住字词进行质疑,这种微观的问题更能切入文章的精髓。如学生问:为什么说“归去”而不说“去”?

  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了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是偏义复词,“归”义已虚化。“归去”就是“去”。

  师:意思就是“去”,那干脆就“去去”。柳永《雨霖铃》中就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第二种意见认为,“归”可能是衬词,凑足音节的。因为词是按律而唱的。可以换为“我欲乘风而去”。

  师:意思也通。但作者就是用的“归去”,是否另有含义呢?换个角度,从作者的心境考虑考虑。

  第三种意见认为,“归”涵义深厚。老师诱发到:蕴含着哪些深意呢,你们能否品味品味?

  生1:诗人把月宫当自己家乡,到月宫就像回家一样,所以说“归去”。

  生2:说“归去”,仿佛诗人是仙人似的,今天又要回去了。

  生3:说“归去”,我感到了诗人在人世受压抑,忧愁烦恼。

  生4:天上琼楼玉宇,像郭沫若想象的天上街市不仅美丽富饶,而且精神自由。

  生5:我想到了腾格尔唱的《天堂》。(师:能唱两句吗?)“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哎耶,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哎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师:天堂就是我的家乡,所有要“归去”。)

  生6:诗人所营造的月宫,不在建筑美、物品美,而在那是苏轼理想的精神归依之所。

  另有学生质问:影子为什么是‘清’的,难道还有浑浊的影子?这什么意思?

  通过师生互动,这里的“清影”,是寂寞孤独的影子。因为,“清”还有寂静的意思。作者远离故乡和亲人,中秋团圆时节,孤身仰望明月,顾影自怜。所以“清影”是说自己孤独寂寞的身影。同是见月,同是在月下,也同是饮了酒,李白是“举杯邀明月”,苏轼是“起舞弄清影”。

  美在天上,美在想象,美易破灭,虚幻的美是不真实。位越高,才越高,人品越高,越易受打击,心里越孤单,越觉寒冷。大学士高高在上,终遭贬。想逃避,但终究回到人间,表现了诗人执着于人间,留恋人间的温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去也为月,留也为月,都是月亮惹的祸。

  在下片的欣赏中,首先欣赏词人对月移过程的描写。

  描写人间的月色,通过三个动词来展现:转、低、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idiaogetou/3033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