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水调歌头教案(3)

水调歌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水调歌头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轼、廷、皓、辙、婵、娟”;积累词语“朝廷、皓月当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诵、婵娟”。理解“婵娟、皓月”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 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二 教学重难点

  1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 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师: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的习俗或故事呢?

  说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便于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进行接下去的教学。

  2 学生交流。

  3 师:中秋是团圆的象征,远在他乡的游子,望着天空的那一轮明月,常常涌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又称“团圆节”。

  4 出示课题:*39、但愿人长久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交流

  (1)学习生字

  轼 辙:读准字音(翘舌音)

  偏 扁:辨别读音

  廷:复习笔顺

  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字词的教学依然不能放松,对于一些容易读错、写错或混淆的词语要帮助学生加以辨析。

  (2)开火车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古时候,___________,______思念_______,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什么时间) (谁) (谁)

  个别说

三 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思念之情?用“——”划出有关句子。

  2 自读体会、交流。

  3 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1)“皓月”是什么意思?

  (2)师:在这样美丽的月夜,苏轼却思念着自己的弟弟,心绪不宁,他想起了什么呢?

  (3)齐读2——5小节。

  出示: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

  师:你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学生思考、交流

  说明:在教学时,老师以一个填空来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以这个填空作为主线贯穿整篇课文的学习。先从填空中的“思念”出发,请学生找出能反映苏轼对弟弟思念之情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师:于是,苏轼写下了一首小诗,它成了流传千古之作。让我们好好地来诵读一番。

  (1)以各种形式吟诵

  (2)思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古” 查字典理解意思

  “婵娟” 通过课文后的注释来理解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既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来帮助我们理解。

  说明:文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片段的意思,文本中有现成的解释,学生只要找到相对应的小节朗读一下就能自己理解,这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其中,有两个词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一个是“古”、一个是“婵娟”。理解这两个词的解释并不难,但是,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例如:“古”可以通过查字典、“婵娟”通过看课文后的注释就可以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今后学习起来,就有法可循了。

  (3)对照解释背诵

四 拓展延伸,扩大阅读

  1 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诵读,配乐演唱。

  2 师介绍苏轼以及苏轼的其它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

水调歌头教案 篇5

  一、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二、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2、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看,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二)预习检查。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宫阙(què)玉宇(yǔ)

  朱阁(gé)绮户(qǐ)

  无眠(mián)婵娟(chán juān)

  2、范读。

  3、学生齐读。

  (三)朗读训练。

  下面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1、播放“配乐朗读”一遍。

  2、学生齐读。

  (四)诗词赏析。

  1、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请大家看屏幕,并对照课本的注解,弄清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1)归去:回到天上去。

  (2)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这是想象的仙宫。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是对子由说的。婵娟,即嫦娥,这里指月光。

  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1)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明确: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起得奇逸。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人间,幻想、现实,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怀旷达,一片光明。

  板书:上阕————望月(写景)

  (2)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已有六年不见了。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亲人之间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板书:下阕————怀人(抒情)

  (3)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明确:这首词上片写景,执着人生,下片抒情,善处人生,上下片内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板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板书: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明确: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五)能力训练。

  1、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1)讲解“联想”的定义。

  (2)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提问: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

  明确:明亮。

  (3)讲解“想象”的定义。

  (4)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提问:人们由“天河现水牛”图艺术地创造出“牛郎织女”图以及由此联系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中间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通过想象来实现。它的特点是:由此及彼。

  2、现在,老师已经把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化成了两道思考题,同学们互相讨论,等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回答。

  放映思考题。

  (1)看了图一,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珍珠、玛瑙、鱼目、地球、圆月、各种球类等等...

  (2)看图二,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猴子捞月亮、孙悟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天空——我们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遨游太空、宇宙——神秘的外星人等等。

  (3)总结: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源泉,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写自己之所想。如: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20xx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无不要求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同样地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便是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1、播放邓丽君的MTV“但愿人长久”。

  2、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轻声跟唱。(提醒:歌词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别于课本的“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缘故。)

  (七)归纳小结。(板书)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教案锦集5篇】相关文章:

1.水调歌头教案

2.水调歌头教案

3.《水调歌头》教案

4.水调歌头的教案

5.《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6.《水调歌头》优秀教案

7.水调歌头教案 ppt课件

8.《水调歌头》教案推荐

9.水调歌头教案3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idiaogetou/40767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