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苏词水调歌头的赏析(2)

水调歌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苏东坡,人都说他旷达,要我说,旷达这种东西,是用来安慰自己的是留在文学作品中的,因为事实上,东趣先生行事待人也有失之刻薄的地方呢。大凡有才的人或多或少有这个鸟德性,看不上那等比自己蠢的,甚至懒得装出谦和的样子,一幅老子不带你玩的表情。这个且表过不提,就只提明月几时月这词的情感是怎么启承转合的,这情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张力,为什么会最终以这样的形态呈现,留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况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几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词很大,很自恋。因为这词里你看不见其他的人,你能看到的是天人(东坡自己)、天宫、月亮,还有整个人的群体。最后一点很重要,人的群体,为什么当个体的情感上升到群体后,我们感到了救赎——难道是因为,得知其实大家都一样苦逼后的释怀么?为什么当个人的情感上升为人类的普遍情感时,你便不觉得这词小家子气,反而有种无比高大、庄严的味道。为什么?你去找文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相关的书找答案吧。其实,东坡写这词时,眼里可没有想别人,他想的是自己,表达出来后的作品就是有人的“神性”——普遍的人性。为什么?你去找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有解释关于天赋这种东西的内容。

  东坡先生才高,不得志自求外放为官,本想与兄弟团聚,耐何又不成。那时不像现在,想谁了,发个微信骚扰一下,非常方便,所以现在人情感浮躁而变幻无踪。他那时,心里苦,别说听到兄弟的声音了,就是看信都难。一个人在外做官打拼,据说他当时身边有一个解意的小妾,可怎么替代得了亲情。尤其是过中秋节,人家都亲人团聚了,他永远只是只身一人。插话: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他们闭上眼睛,用心看见世界。其实,我真想说,若果然兄弟在一起时,这首千古第一词就没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idiaogetou/5663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