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贺知章思乡诗《回乡偶书》解读赏析(2)

思乡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赏析: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既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可以想像得出作者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感慨和喜悦、悲伤与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虽然“离别家乡岁月多”,但对故土那浓浓的乡音却始终难改。“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印在脑海中,维系着他的感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第三、四句,各种资料都是这样解释的:“孩子们见了都不认识我,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这种解释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范。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但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一直还有另一种解释。记得可能是上高中时一位老师的解释是:儿,小孩,少年时。童,通“同”,指同伴。“儿时的同伴见了都不认识我了,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但几年来查阅各种资料都没有找到这种解释。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与前面紧密联系的,更能反映出作者“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真实情景。五十多年了,曾经一起玩耍、一块长大的童伴,应是多么的熟悉啊!却因岁月的流逝、年代的久远而不认识了,还要问我从哪里来?这一问对于作者无异于当头棒喝,几十年来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土,梦回季度的故乡,已是人世消磨、面目全非了,这一问给了诗人重重的一击,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与老迈衰颓的悲哀。

  从现实来说,“儿童相见不相识”,这是必然的。而儿时的同伴见了不相识是偶然的必然,更能说明“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真实写照。试想,诗人一路风尘仆仆回到家乡,一入村口便与和他同样老的老人打招呼,对方笑着问我从哪里来的。再细细一说,竟是一块玩耍的童伴却不认识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

  当然了,以上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作为诗词解释还是应该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以名家的版本解释为标准。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ixiangshi/3373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