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思乡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餐厅里的数学问题8课时

  第二单元: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14课时

  第三单元:市场里的数9课时

  第四单元:商店里的计算12课时

  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5课时

  第六单元:总复习6课时

  课时数共54课时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三、本册教材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

  6.用划正的方法整理数据,将数据填入表格中,通过涂色等活动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4、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汇编7篇】相关文章:

1.【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汇编五篇

2.【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汇编9篇

3.【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汇编5篇

4.【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汇编十篇

5.【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汇编七篇

6.【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篇

7.【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篇

8.【精华】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四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ixiangshi/35941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