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桃花源记》的教学(3)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法。

  (1)搜集作者生平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志趣爱好、所属流派及文学成就等。老师发放相关详细资料供学生参考。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2、朗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晰,即字音咬准、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读出抑扬顿挫之情。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法。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可读性强,课本注释也较详细,教师可适当点拨翻译技巧鼓励学生反复通读全文,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大胆试译课文。不懂的地方,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点拨。

  4、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这环节主要着眼于学生想像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5、拓展延伸法。分发《桃花源诗》,指导学生进行诗文对读,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五、教具准备

  已打印好的资料、录音机和示范朗读磁带、幻灯机和幻灯片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谁的人格宣言?”这一问题入手,引出陶渊明,然后由学生自由畅谈对陶渊明的了解及本文写作的背景等,老师可做适当补充。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二)回忆旧知、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明确每课时的目标(本课时完成目标一、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桃源之美。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除下列字词障碍(用幻灯放映出来)

  豁然 俨然 黄发垂髫 要还家 邑人 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 阡陌

  2、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3、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做些断句讲解和师范:(用幻灯投映)

  A、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一般都是按意义单位划分或者按句子成分划分)

  B、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老师可适当作些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等朗读技巧的指导:

  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加着重号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轻重缓急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吐字要清晰响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四)理解、积累文言字词、通译全文(用幻灯片投映出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1037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