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桃花源记语言特点(3)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炼字择词造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桃花源记》在炼字择词造句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尤其在动词的选择、副词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处。

  文章一开始,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后,紧接着巧用一个动词“忘”,写出了渔人朦朦胧胧的意识,恍恍惚惚的感觉。而后又用“忽逢”二字,准确地勾出新奇、幽美的桃花林无意跳入渔人眼帘的情意。这样写,故事的发生符合生活逻辑,同时又为引出桃花源渲染了神秘的气氛。结尾处“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与此相呼应,为点明桃花源是幻想中的理想世界,而不是现实社会的实存之地埋下了伏笔。这种来去无踪、变幻莫测的描写,正好突出了桃花源不同一般、高于现实的特性。

  作者用“初极狭,才通人”,写桃源的入口处,其中用三个副词:“初”表时间,“极”表程度,“才”表范围,表意极为精确,突出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作者写山口有光,是“仿佛若有光”。“仿佛”二字,用得既灵活又贴切:一则因为山口很小,光线不甚分明,用“仿佛”二字正可描绘出光线极弱、洞口若明若暗的样子,这更符合桃花源隐蔽五六百年而不为人发现的情景;二则因为桃花源乃虚设之境界,其中景物并非实有,故用词不宜太实,“仿佛”二字,恰能给读者以迷离惝怳之感,增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作者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表述桃源与外世隔绝的严峻性。其中“乃”、“无论”二词,皆有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增添了桃源的传奇色彩,而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端厌恶和彻底否定的情感。可见,作者炼字择词造句匠心独运,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五.句式整散结合,音韵和谐悦耳,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

  《桃花源记》凡七十句(以逗点计),其中四言句二十八,三言句十四,五言句十一,其他十九。全文以四言为主干,辅之以三言、五言,杂用二、六、七、八、九言,并适当地采用对偶句法,这样就骈散相间,长短并存,造成了一种于整齐之中见流走自然、参差错落的形式美。作者在行文中又注意节奏的变化,声韵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具有一种音乐美。

  《桃花源记》的语言平淡自然,凝炼精当,言简意赅,余味无穷,正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所评价的那样,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桃花源记》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中有不少佳句更是为人称诵、广为流传,至今仍在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这也证明了《桃花源记》在语言运用上确实是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1109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