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3)

桃花源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二课时

  〖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1、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2、归纳: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中华大地的千年世态变,怎能不豪情满怀?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如果陶渊明地下有知,不知欣喜为如何?

  (解说:本环节也是学习目标之一,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的教育。)

  〖课堂练习

  一、字词

  1、注音: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邑人 诣太守 骥

  2、解释下面词的古义和今义: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鲜美

  3、解释多义词:舍 寻 志 为 乃

  二、阅读后做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填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意思是(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一个样式,很相象。

  B、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桃源的美好作烘托、铺垫。

  C、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D、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5152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