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2)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一)陶诗的“质”与“癯”

  1、平淡自然的“农家事”

  陶渊明由于看不惯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于是就选择了归隐,在归隐后他就一直生活在农村而且又与农民为友。他曾经亲自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亲身感受了人民疾苦。在他的诗中所描写的也都是农业生产生活之中的一些平凡琐碎之事。诗中出现过的景物、事物、人物等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易见的。他把淳朴的田园生活和纯洁的田园风光描绘的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其诗《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⑨

  这首诗正是写了陶渊明在初归田园时的欢快情景。他之所以欢乐是由于他终于摆脱了“尘网”的束缚,再次回归到了田园中,而此时的所见所闻,是真正令他感到了心旷神怡,从而忍俊不禁发出了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⑩的感叹。在诗的第一部分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描写的诗人的本性就是非常热爱大自然,偶尔误入仕途的罗网之中,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本性与境遇的矛盾。诗中的“鱼”、“鸟”本来就是自然之中的常见之物,在这里作者借此作比来写自己的思念归隐之情,是内心的一种真实的表达。在接下来又描写自己归田后守拙开荒,又亲自参加农耕的生活情景。所有这些都是农家日常生活之中的常见之事,也是淳朴平淡的田园生活。在诗歌第二部分中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词语,也都是田园日常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靓丽风景,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及景物中却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恬静又

  美好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场景。也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愉快心情。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11这两句中,我们依稀可见的是到处散落的村舍,飘着的袅袅炊烟,以及深巷中的狗吠以及雄鸡的不停蹄唤等,种种情景以大自然中独见的特色形成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生机的农村生活图景,这也正是纯洁的田园风光。陶渊明将这些普普通通而又平淡无奇的“农家事”放在诗作中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干瘦,在初次读来仅仅只是感受到了作者在叙述农家生活,但细细品味,其中却有着一番很独特的韵味。其实这也正是陶渊明诗歌中“癯”的表现,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农家生活,使人感觉到索然无味。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枯燥乏味的农家事,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的真正的热爱,从而也看出了当时腐败的黑暗的社会现实生活。诗人本就是厌恶于这种官场生活之中的明争暗斗,因此而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诗人在诗作中将田园生活描写的更加的形象具体、生动可爱,而将官场却比喻为“尘网”“樊笼”等,从而更加激起了人们对于污浊的仕官生涯的厌恶,和对淳真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耕生活中的异常艰辛,这也就是田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诗人亲自参加农耕生活,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庄稼能有一个好的收成,然而却总是不能事随心愿。尽管诗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是结果却依旧还是“草盛豆苗稀”。这也许就是他初次归隐田园,而对农业生产生活劳动没有任何的经验,才会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可幸的是,诗人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感到气馁,而是非常珍惜、喜欢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唯恐不能如自己的心愿。诗人感受到了这种农村之中的日常生活之美,从而发出了一种对于劳动的赞美和对于田园生活的乐趣的深深感叹。诗人在作品中所取材的躬耕生活的素材也正是“癯”的表现。这些普普通通的农家日常生活场景中,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之美,却真正以其平淡、清新、自然之中显见真情。

  2、质朴清新的“田家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雕琢绮丽之风盛行的时期。然而在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却是很难找到这种奇特的形象描写、华丽的辞藻形容。他的田园诗很少在使用形容词等描述性词语,所写的诗句读来都是明白如话的,都是如实的描写自己的所

  见所闻和所感,读来都是极为平淡自然的。正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13等诗句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这些词语,都是接近口语的一些文学语言,也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常见的口头语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些词语一经过诗人组织入诗便马上就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田家“老农”在欣喜欢快地介绍着自己的田园生活环境,完全就是娓娓而谈,毫无一点儿矫揉造作之美,诗歌的语言也极易平实、易懂、通俗,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色。这就是一种“无一修饰之词,而其间有无穷妙味”的写法,恰恰体现陶渊明诗之真面目。14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当中,其诗句都是简约通俗的,丝毫没有一点点夸饰虚浮之词。虽然这些都仅仅只是些极其普通的“田家语”但却都是一些经过作者的高度的艺术提炼出来的一种炉火纯青的“田家语”。在这些平淡无奇而又意蕴深厚的语言之中,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形象。无论是在自然风光还是社会生活的描写上作者都是以日常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诗人在诗作中所使用的通俗、简朴、精炼的语言无不给人以一种十分自然、亲切的真实的美感。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和郭主薄》其一)。15这是作者在写他夏日里恬适的生活环境。仅仅一个“贮”字这个看似很平常的字眼,就在这里使用的却是极为的鲜明生动,就仿佛这个清幽凉爽的林荫是可以贮存起来似的,更是随时就可以汲取的清泉似的。然而此时南风也是很体贴人意的,它及时的吹来揭开人的衣襟。这些语句读来自然生动,并且不难理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田家语”,但它给人的感受却是那样充满色彩。“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翼”字,使我们清晰的看到温和的南风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16作者也只有经过在田园生活之中的亲自体验才会感受到这些美景的真实存在,从而也只有真正融入到农村生活之中,才能真正的使用“田家语”。正是陶渊明的这种纯净的去尽华丽修饰的语言,才真正的体现出其诗作中的“质而实绮”的“质”的特点。因而这种简单纯净的、质朴无华的、天然去尽雕饰的纯净美,也正是陶渊明诗歌最大的特色。

  3、真朴旷逸的“田家情”

  从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真朴。说它真朴是因为诗歌的取材,诗歌仅仅取材于农村田家生活。但对于陶渊明来说这种乡土田园并非暂时的

  居住场所,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存的空间,是作者的灵魂与肉体的永远的栖息地。他把自己完全真正的融入到田园生活中,而他的田园诗歌就是他生活状况的一种真实的写照,也是他人生理想的又一种表达方式,这也是他田园诗的真之所在。说它质朴是因为他诗歌的语言易懂,一反当时的主流趋势。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阅读,相反的是,正是这种简单易懂的独具特色的风格才会使他的诗歌更加具有魅力。

  陶渊明的田园诗真实的描述了他所生存的环境,以及在这期间的所见所闻。但这并不是他的真正目的,他只是把田园当做了一种理想的寄托,所以他所描写的生活场景并不全是当时人们的真实社会写照,多多少少增加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他的田园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平淡质朴。这和他诗歌的内容与语言是分不开的,他的田园诗歌主要的内容就是农村平淡的田园风景、农村的日常生活场景和他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所形成的一种恬静的心境。而种种这些情景都是作者通过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实自然的再现出来,读来毫不费力,就像回归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21658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