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谈谈我对陶渊明的认识(2)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我对陶渊明的认识

  公元四零五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终于弃官归隐,不复出仕。从此过上了他理想的隐逸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贫病,不再有做官之念,最后在贫困交迫中逝去,终年六十三岁。

  对于这样一个文人士大夫,从文章造诣上看,他是成功的。陶潜的自然性情与他的家乡山水构成和谐统一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是第一个成为农民的士大夫,本真、自然、无拘无束的性格使他成为田园诗祖。但从政治成绩看,陶渊明的成就不敢恭维,他自二十九岁开始做官,因不适应“矫厉”直到在官场混了22年都没有升迁。我不能说他在政治上无能,但他既然“猛志逸四海”必有一颗大济天下之心,可这个陶渊明当官只为“公田之利,足以为酒”,让我怀疑他的志向,他既心忧百姓,就该干出政绩,就算给个督邮折腰算什么?做官为的是兼济苍生,非我陶潜孰堪此任?可他没有这样做,他混了22年,时归时出,是他无法作决定。性格决定命运,无法改变性格,陶潜注定只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隐士。

  《归去来兮》中他“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可见陶潜家里老少众多,全靠他一人扶膳,我不能想象一个壮年男子连“耘籽”都要“植杖”,能靠种地养活一家人。仁者爱人,可我从他的各篇文章中只看到一个一心隐逸耕植自给的陶渊明,一个男子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无法承担或说不想承担,算什么男人?如果我站在他的境地,我无法作出这样于国于家不负责任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陶潜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这样的人必有一颗童心,所以他能乐情山水,但是这种性格也导致了他仕途上不会有大做为,只能成为一个洗净铅华磨去滞锈的洒脱的优秀的文人,但是作为男同胞,我对他的放弃苍生无法理解,同时也鄙视他的弃家人喜乐于不顾的自私行为,哪怕他是为了保持人格的独立。陶之优点在此亦不加赘述,也无法辩证地表达我对陶渊明的看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472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