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态度(2)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对战争、士庶、自然及贫困生死等的看法

  1.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社会动荡,战乱无数,使陶渊明对战争产生了厌恶之情,不满之意。在《和刘柴桑》中,“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点出民生之凋敝,田园之荒芜。也正是这样“乾坤含疮痍”的痛苦现实加剧了陶渊明对战争的厌恶。另外,在《饮酒并序》其四中,“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也点明当他为贫穷所迫而求仕时,做了镇军参军之后,随刘裕东讨孙恩时,目睹“牢之等纵军士暴掠,士民失望,郡县城中无复人迹”(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的现象时,强烈反对他们的凶暴行为,也为由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灾难感到不安。同时,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也是对战争所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谴责。由此得知,陶渊明是强烈反对战争并厌恶战争的。

  2.对士族阶层的鄙夷

  虽然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但是其一直对魏晋以来的士、庶颇有看法。魏晋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以及风气使然,使得魏晋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违背了其初衷,沦落成为世族豪强垄断政权的工具,所选荐人才不再是为统治阶层选拔服务型的有用人才,而是社会寄生虫,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催生激化了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的严重利益冲突,使社会矛盾激化、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政局的不稳定性,也最终使得士族开始衰落,寒门庶族兴起。另据《抱朴子•疾谬》载:“或假财色交权豪,或因时运以佻荣位,或以婚姻而连贵戚,或弄毁誉以合威柄”,“所未及者,则低眉扫地以奉望之”。足见这种社会巴望高门、趋炎附势的社会恶习。鉴于此,陶渊明对士族腐朽及必然消亡是有深刻认识的,一方面,他反对士族的特权和骄奢Y逸的腐化生活,另一方面,又怜悯这种阶层政权。而对于寒门,陶渊明则没有好感。在其诗作《赠羊长史并序》中,“愚生三季后,慨然年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嘲讽庶族出身的刘裕,对其表现出了不屑和嘲讽,显示出陶渊明不趋权势的高尚人格修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473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