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与反思(2)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二、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三、分类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1、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1、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2、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五、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七、深入讨论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

  (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

  2、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

  八、总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九、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美的旅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572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