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3)

陶渊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那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陶渊明是不是就真的一头扎进田园,从此不问世事,一心修道呢?其实不然,在这篇辞中不时流露出他的另一面——儒家的影子。

  首先来看陶渊明的“做官”经历。儒家历来讲“入世”,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重人伦,重纲常,重此生,轻来世。讲求世俗的情感和关怀,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陶的身上也打下了太多的儒家的烙印。事实上,陶渊明早年立下济世的壮志,曾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每次做官的时间都不长,最终因实在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才决心辞官归隐,但这些经历不能不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来。表面上,他把曾经的做官经历比作“迷途”。过去的日子不堪回首,更要珍惜今后的岁月:“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种看似大彻大悟之言,实则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愤激之词,这也从侧面表现了他坚决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志趣,这一点正是与儒家思想暗合的。

  再看陶文中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描写:“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在这里,自然景物成为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而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这是一种不同于道家的“无情之情”,而是一种“有情之情”。它渗透了儒家的人际关怀和人生感受。这种“情”与大自然合二为一,反映了它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纯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虽然从上层社会的政治中退了出来,把精神的慰藉寄托在农村生活的饮酒、读书、作诗上,但他没有当时封建士大夫对整个人生社会的空漠之感,相反,他对人生、生活、社会仍有很高的兴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些正是儒家思想在他身上的体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yuanming/3716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