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勃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范读。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

  注释江:赣江。槛:jiàn栏杆。

  和同学合作,解释诗句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及其宾客,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场面十分豪华。(又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诗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颔联:

  1.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3.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哪些?

  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三).赏析颈联:

  1、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句,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五.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诗人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六.背诵

  七、作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engwanggexu/1613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