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读王勃《滕王阁序》(2)

滕王阁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同样是大文豪,写文章并不见得都有王勃倚马可待的速度。西晋的左思写《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可却用了十年时间,苦思冥想方成。唐朝诗人中也有“苦吟”一派,贾岛动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反复推敲才收获好诗,比起“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来,毕竟显得太辛苦,更不够帅。

  王勃才思敏捷,是才气的第一表现。

  其次,王勃学识渊博。

  一个人再英才天纵,也需要后天学习。《滕王阁序》中大量典故的运用,就是王勃才气的第二个表现。据统计,这篇文章是中学课文中注释字数最多的一篇,注释几倍于正文。书下已有的注释,我不再多说,说两个注释没有的典故。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记载:

  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

  又载:

  (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董仲舒是谁?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儒生,是把儒学变成为中国两千年来统治思想的奠基人。扬雄是谁?东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杜甫在《赠韦左丞》诗中说自己“赋料扬雄敌”,杜甫推崇的人的水平,就不必再论证了吧。

  王勃暗用了董仲舒和扬雄的典故,含蓄而有力地赞美了孟学士。用典不等于一定有才,但用了很多典故,却没有“掉书袋”的弊病,这就是大才子了。

  “望长安于日下。”表面上看,王勃这一句像是在写一个平常的动作。其实,透过典故,我们就能看到作者内心的深切忧思。《世说新语·夙慧》记载: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engwanggexu/2694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