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题西林壁》导学案(2)

题西林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自主、合作、探究 :

  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这种学习方法,从而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到作者生动的描写。今天,我们要走进第二单元,看看又有什么学习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掌握。先来看看单元导读,打开书P21,这次,听老师来读,你来找,(这道题抢答)有没有补充?

  师小结: 原来第二单元是要我们在„„。

  那我们就一起先来学习第五课,一起读课题 5 古诗两首(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题西林壁》,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这里有个字需要你注意: 壁(墙壁)

  (一)检查预习。

  我给大家介绍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题壁诗的由来。 引导:谁来为我们大家解释一下这首诗的题目。

  我们管这种诗叫“题壁诗”。 谁来介绍一下“题壁诗”。

  那这首题壁诗是题写的?(板书:苏轼)谁来介绍苏轼?

  苏轼这两个字可不好写,你会写吗?哪位师傅有办法记住?好的方法要记住。 引导:记住了作者,了解了题目,哪一对师徒愿意为我们读读这首诗?(两个人先试试)

  (徒弟先读,师傅做评价,当然也可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有没有需要注意的读音,他的停顿与你的一样吗,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二)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会读人家的诗,不算本领,如果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才叫你聪明。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理解诗意方法如:①借助注释②联系上下文③联系课文插图④补充诗中没有的词句。)

  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汇报: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的?板书:横、侧、远、近、高、低 汇报:2、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横看——成岭;侧看——成山峰;远看、近看、俯看、仰望看到的景色都不同。

  汇报:3、我们知道了这两句是作者看到的庐山的景。(板书:景)

  从作者的诗句中你感受到什么?庐山的景象——

  用一个词来概括——千姿百态、壮观、崇山峻岭

  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 岭 峰

  深入学习:你能把作者眼中的庐山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想象画面:读了这两句,庐山在你心目中什么样子?(展开想象,形成画面)

  c、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呢?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 引导:可是这么美的庐山却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什么呢?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都不一样。

  ——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色都不相同呢? ——作者置身于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坐井观天。 引导: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

  师总结:其实作者一边在叙述自己看不清庐山真正面目的同时,还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带着作者的体会读读这两句——自己试试——指名读——小组读

  这两句就是作者观赏完庐山后的感受。板书:感

  在诗的分类中,我们把这种诗中说理的诗称为——说理诗。(板书:说理诗)生抄在书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ixilinbi/27015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