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安石与海门的渊源(3)

王安石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谏书平日皂囊中,朝路争看一马骢。

  汉节饱曾冲海雾,楚帆聊复借湖风。

  皇华命使今为重,直通酬君远亦同。

  投老承明无补意,得为湘守即随翁。

  我们都知道王安石曾是推动北宋风云的实权宰相,但他在年轻时并不愿意在京城为官,原因是他想在地方官的位置上做些实事,把平生所学和政治理想通过基层工作中得以实现。王安石自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员。王安石表达志向之时很有文艺腔,他曾上表要求:“东南宽闲之区,幽辟之滨,与之一官,使得因吏事之力,少施其所学……”即使在他已经当上宰相,还是忘不了夙愿,他的《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江阴见及之作》,就是在收到其妹夫朱昌叔回忆江阴的诗作后的酬唱之作。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

  王安石的《海门行利记》通过赞扬沈学宗修大堤,让百姓受惠,注重民生等事迹,来宣扬他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及他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史载,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法令,如《青苗法》等,都是在他当地方官的时候试行过并且效果很好的。其实王安石的前辈,改革家范仲淹在大张旗鼓地推行庆历之前,也早在景祐年间,就已经在苏州等地试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宋神宗给王安石以极大的支持,王安石也体现了极大的决心,但变法还是遭受了极大的阻力。为此,王安石喊出来1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宣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就是著名的“三不足”。  无论是范仲淹新政,还是王安石的变法,许多政策都在他们当地方官的时候试行过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应该肯定其合理性,但当这些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的时候,问题接踵而来,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即便如此,仍不能否认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他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anshi/2927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