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少年王勃的教后记(2)

王勃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的教学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传颂的佳句开始。我高声朗读这两句诗,然后提问学生,什么是千古传颂?学生说,千古传颂是几千年来人们都在读。随即我有提出了个问题,这两句诗为什么人们会千古传颂哪?学生的回答大多一致,因为王勃这两句写的好,读起来好听。但到底好在哪儿他们就回答不出来了。这是学生与课文的内容产生距离、产生认知不平衡的表现,它构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起点。于是我没有马上把问题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还是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重温王勃写作这两首诗的情景吧。此时学生通过读课文,自然而然的进入王勃创作这两句诗的情境当中,和课文中的人物发生了碰撞,对话由此真正的开始了。

  我和孩子一起读课文第二节,通过了解人们不敢写庆贺文章的原因,为下一步王勃的登场,王勃写作古诗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时音乐响起,我赋着音乐朗诵:同时来参加宴会的王勃,这时站在窗前,凝望着江山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随着诵读,投影上慢慢出现一幅江上秋景图。在教师富有声色的朗读中,学生已超越了文字的声音文字的意义,进入了迷人的秋景中,意境之美就在其中了。此时过多的讲解已是多余,余下的只有学生的朗读体验了。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凭着自己的自由和想象,尽情的享受秋景带给自己的愉快的心理体验,秋景的美进入了成了学生可以经验的审美世界。

  我看着学生陶醉在迷人的秋景中,听着学生具有声色之美的诵读,真的不忍心打断他们。我接着说,同学们,秋景的美深深的感染了王勃,他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的说:让我来试试吧!别人都不敢答应,而王勃为什么对写庆贺文章那么胸有成竹哪?由于学生在朗读秋景中体验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言意象,感受到王勃对江上秋景的独特思考与美好的心理体验,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回答:我早就听我的爸爸说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上秋景的美触发了王勃表达的愿望,他当然可以胸有成竹的说了。没想到孩子的回答这么好,这让我这个当老师的都自愧不如。我说,你能把王勃此时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这个学生用能表现人物心理体验朗读回答了我。至于都督为什么会竟忍不住拍案叫绝,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诗与秋景放在一起,马上就可以明白,因为这两句诗把江上的秋景写绝了,图画的意境尽在其中了,文字与图画形成了完美的融合。我又让学生三四节连起来,配上音乐诵读,重温王勃创作的过程,文本的情景和学生此时的心理体验实现完美的结合。如果在来提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显得是那么的多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bo/1466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