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昌龄的送别诗特点(2)

王昌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艺术表现手法因情而变

  首先,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王昌龄的送别诗大多都属于直抒胸臆,如《送胡大》中的“荆门不堪别”、《送狄宗享》中的“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等。另外,借景抒情也是王昌龄送别诗中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上文提到的《送郭司仓》中,作者就借明月和春潮等景物来表达不舍。其次,王昌龄还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构思来表达自己最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再有,其创作常常打破常规的限制,不是着重渲染离别时的情感,而是着意写离别之后的情景,这样的诗作有很多,如《送魏二》等。最后,王昌龄送别诗表达手法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不注重离别的悲伤,而是注重离别的互相安慰,如《送吴十九往沅陵》等。

整体风格慷慨旷达,气格高尚

  王昌龄的送别诗采用的是其一贯的边塞风格,虽有着离别的伤感,但还透露着豪迈、大气和慷慨。虽有离别,但无泪水,虽被贬,但不会失去志向,从其诗中感受不到丝毫的哀伤和呜咽。首先,其诗作的格调高昂爽朗,并且大气,不会使读者感到哀伤。其次,形象的体现了唐代的繁荣的气象。不仅不因为分别而哀伤,反而借分别来言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中毫无凄切的词语,也没有缠绵与悱恻,即使分手,也要慷慨激昂。这表现的是王昌龄作为一个边塞诗人所具有的硬气,因此其诗歌也是明快的。

  一个字关联了整句话,一首诗也形象体现了一个诗人的人物特征。王昌龄的送别诗充分表现了边塞风格,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感,更是体现着作者本人气度的慷慨。正是这种慷慨形成了王昌龄送别诗特有的诗风和其特有的创作风格,将王昌龄的人物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结束语

  从古到今,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怀着满满的故国乡土之思。骨肉的分离与朋友的离别更是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因此,离别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古代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唐代,因为社会的波澜起伏,诗人的人生际遇也就变得起伏不定,对离别的歌咏更是淋漓尽致。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送别诗的独特性把唐代的送别诗更是提高了一定的高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changling/1468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