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维《使至塞上》诗(4)

王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弄清楚了长安至凉州的路线以后,再来看王维究竟走的是哪条线路。学术界一般认为王维走的是由兰州渡黄河的南道,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南道较北道平坦且沿途较富庶,北道虽然比南道少近二百余里,但崎岖险峻且沿途干旱贫瘠,风沙较多,严耕望先生即持此观点;二是盛唐著名诗人高适、岑参出塞走的都是南道,所以王维也应该走的是南道。显然这两条理由很不充分。我们认为在中唐以前,北道当是通往西域的主道,王维出塞走的是北道而非南道,理由如下:   第一,没有任何文献明确记载盛唐人西行出塞与行人商贾西来入塞主要走的是南道,那种认为唐人西行出塞主要走南道的观点,实为主观臆测。有的学者在解读《使至塞上》诗时,武断地指出王维此行出塞并不经过萧关,显然是难令人信服的。更何况北道比南道少230里,走北道至少可以节省两天的时间,这是古人出塞不得不考虑的有利条件,故元、明、清三代通新疆的官马大道陕西段皆是选择北线而非南线。据王开《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记载,元代,通中亚、东欧四大汗国之南线经潼关、长安、泾州、平凉府西去{9};明代,通西北有三条道路,而主干驿道为经州、长武、平凉府西去{10};清代,官马驿路“皋兰官路”仍沿袭明代通新疆路线,其途径为经西安、乾州、州、长武、皋兰西去{11}。三代官道都不约而同选择北线作为主干道,一者当是北线本为捷径,二者很可能是沿袭自古以来北线即为关中通西北的主干道的先朝惯例。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曾大力修治此道,并夹道种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时人称为“左公柳”,成为祖国西北边陲一道壮丽风景线。光绪五年(1879)杨昌巡视西北,见路旁林带如城,曾即兴咏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无疑为我国西北交通史留下了一段美丽佳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wei/2525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