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2)

王维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具体研读文中景物描写诗情画意的特点及语言的简约淡雅

  1、朗读第二段中写景的句子:

  ⑴ 找出此段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修饰词,说说每个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可发现景物前多用“清”“寒”“深”等词,营造了一种冷寂清幽空灵的意境。

  请学生挑选一些字来谈谈感悟,如“疏钟”可以想见钟声清润悠扬,疏疏落落,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显出静中之动,有种缥缈韵味。

  ⑵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表现的画面。总结作者在描写中运用的技法。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他的文也有此特色。此景如一幅水墨山水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景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相应和,细致地表现了光色和音响变化,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了山水的幽静和作者内心的静谧。

  ⑶ 这样的冬季月景你觉得优美吗?喜欢吗?

  可能许多学生不喜欢,因为太冷寂太凄清甚至有点寒意森森。也可能有人会说意境很优美,但让自己长居此地就不情愿了。

  ⑷ 为什么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冬夜在王维眼中却是优美动人的呢?

  借此可适当介绍王维对佛教和禅学的极大崇拜,禅宗思想对其诗文感情格调的影响。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笔下冬日寒夜景物的清幽冷寂或许正是作者内心禅意的表现,也是作者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的折射。王维,字摩诘,名与字来源于佛经《维摩诘》。有人说王维心中有座“佛”,可见其晚年内心的平静和甘于寂寞。难怪有人称王维为“诗佛”。

  2、朗读第三段中写景的句子:

  ⑴ 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色彩明丽,生动活泼,富有朝气。

  请同学通过联想描绘文中所写景物,体会景物的意境。

  ⑵ 启发学生,从此段所写的事物(草、木、山、鱼、鸟等)联想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思考两段描写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毛泽东笔下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万类霜天竞自由”。“万山”“层林”意象阔大,“红遍”“碧透”绚丽多彩,豪迈乐观。而王维笔下是一幅色彩明快而清新朗秀的春朝图。意象并不壮阔,色彩明丽却并不绚烂,再让学生通过炼字来加深理解,比如轻鲦“出”水的“出”,有轻柔之感,少力度;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翔”就显得刚劲有力的多。同样“露湿青皋”中用“湿”而不用“滴”和“坠”,声响更细小更轻微,甚至难以察觉。整幅画面生机盎然而又冲淡闲散。

  ⑶ “然是中有深趣矣”的“深趣”该如何理解?请学生谈谈感悟。

  ① 是对自然的观照,自然与心灵的和谐感应,天人合一:

  作者对自然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自然万物有相敬相和的亲密关系,因而对佳山丽水有极强的领悟能力,能更细微地去领略和感知自然界的净美与和谐。春景中自然万物均生动活泼,自由舒展着自我,那份闲适使作者极想与其融为一体。欣赏美景,观照心灵,向外发现了山水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他希望能够物我相亲,与自然泯然无间、尽善尽美的和谐相处。

  ② 是对人生的理解,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陶渊明《饮酒》中有“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他归隐后乡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从景物中领悟到返璞归真的真意。而王维在景物中何尝不是寄予了自己的一种人生理想呢?人本就应该生存在如此美景之中啊。

  小结:虽是一封书信,作者却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的如同一首赞美风光和表述友情的赞美诗。我们还隐约看见王维的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感受到他对自然万物独特超群的的感悟能力和对超凡脱俗人生的追求。其清寂雅净的胸襟与闲静从容的心地,带给人恬淡和宁静的心境,是诗文之中的极品。  五、比较阅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相同点:

  1、声、色;动、静。

  2、诗画结合;书画结合。

  3、感情:闲居之乐,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不同点:

  诗:秋景。

  文:实写了冬景,拟写了春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wei/3323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