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望岳的具体翻译(2)

望岳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在赞叹泰山的秀丽和巍峨。同是夸张又有所不同,上句言其神奇秀美是自然赋予,得天独厚,完全是从虚的方面着笔,而下句则是夸张之中有所体验。这里说的“阴阳”,是指一日之中早午晚三时的阴阳向背。山东早见日出,天色早晓; 山西晚见日落,天色迟昏。这是居住在高山脚下的人的切身体验。泰山高峻,遮天蔽日,阴阳向背,明暗殊别。这是指山的高度。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久望高山的切身感受,仰视山峰,层云缭绕,使人眼界开阔,心旷神怡;极目远望,山鸟点点,翱翔归林,这样颇耗目力,眼眶似乎就要裂开。仅仅十字就把眼前的客观景色和内心的主观感受,有机自然地揉合在一起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后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激越和仰慕之情,继而产生了登顶的强烈愿望。孟子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而老杜这里说“一览众山小”,引典似用非用,最为绝妙。作为诗的结句,不仅进一步渲染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五岳独尊的气势,也表现了青年诗人敢于攀登、俯视天下的豪迈气魄。

  全诗意境开阔,造语警拔,情景交融,最能表现杜甫青年时代的非凡襟怀及其诗歌创作的时代风貌。浦起龙在《读杜心解》卷一中评此诗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是颇恰当的。

  另外,这首诗始终着眼一个“望”字,从山脚下仰望。诗人晚年所作《又上后园山脚》诗有句:“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这里说的“日观”,即泰山绝顶的日观峰。可知杜甫当年是登上岱顶了。但有人却据此说“诗人写诗的立足点是在山上”,其实这种说法的论据是不充分的。因为创作和经历,毕竟是两回事,不能混同,诗人即使登上绝顶,也仍有选择创作立足点的自由。杜甫这首诗的创作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yue/380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