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汪曾祺《安乐居》中的文化意蕴(2)

汪曾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拓展: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1997)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散文,戏剧方面也有建树。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他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小说代表作有《邂逅集》《受戒》《大淖记事》等

  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作品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这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散文代表作有《蒲桥集》等。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1920年03月05日生于江南水乡高邮。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

  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zengqi/2179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