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汪曾祺生平介绍(2)

汪曾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解放时期

  1950年,北京市文联成立。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54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后获北京市戏剧调演一等奖。秋,调离北京市文联,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划定为右派。

  1958年夏,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年春,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可惜画稿毁于“文革”中。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年底,汪曾祺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个作品集。

  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执笔改编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祝贺演出成功。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迅速获得“解放”。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

  晚年岁月

  1977年,民间文学论文《花儿的格律》发表,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

  1979年,小说《骑兵列传》在《人民文学》第11期发表,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1980年,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10月号发表。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4月,《大淖记事》在《北京文学》发表。这一年汪曾祺的佳作连续发表,小说创作日趋活跃。10月,应高邮县人x政府邀请,汪曾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

  1982年,汪曾祺新作不断。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趋活跃,在全国各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近20篇。

  1985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京入党。4月16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云南访问。10月,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汪曾祺赴美国参加国际写作活动,历时三个多月。

  1988年,小说无新作,间或发表些散文、随笔。

  1989年1月,《北京文学》与台北《联合文学》采取同步行动,同时出汪曾祺作品专辑。

  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写散文《七十抒怀》。

  1991年5月,《蒲桥集》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1992年4月,散文集《旅食集》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菰蒲深处》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应台湾《联合时报》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问题座谈会”。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终因抢救无效而不幸去世,终年77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zengqi/3166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