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韦应物的诗史意义(2)

韦应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良心?吏隐?郡斋诗

  应该说明,我强调指出韦应物世俗的一面,只是针对他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士形象而言的,希望由此对他确立一个较符合实际的基本认识。其实,指出韦应物的世俗气虽不免有损其高洁名声,但却使他作为地方官诗人的价值得到了新的确认。我们必须肯定,正因为他不能完全超脱尘世,不能忘情世事,才心忧民瘼,身勤吏职,而不是象东晋南朝士人那样以放弃社会责任来求得超尘脱俗。世俗虽然有它庸鄙的一面,却也总和传统行为准则或者说与良心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一点,使韦应物的作品闪耀着善的动人光彩。还在摄高陵令时,他就在《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诗中写道:

  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开卷不及顾,沈埋案牍间。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傥如此,携手相与还。

  诗中述说了直道难进、沉迹下僚的困顿,述说了吏务冗杂、执政两难的苦恼,这是当时凡正直的官吏都会有的感受。透过“沈埋案牍间”、“日夕思自退”的矛盾痛苦,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良心和责任感。到任滁州剌吏时,尽管久经风尘、对仕宦的倦意已象春困一样难以抵抗,他也未忘却自己的责任、自己的百姓,于是就写出了他最脍炙人口的名作《寄李儋元锡》。诗中没有流露出留恋爵禄之意,但“邑有流亡愧俸钱”同样可以成为流连职官的理由而与“身多疾病思田里”的隐退之思形成矛盾对立。因此可以说,这一联名句从另一个角度深刻表现了仕隐的矛盾心态。而且这对矛盾较之谢朓“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腮”(《观朝雨》)的矛盾,动机更高尚,更符合传统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理想,所以也就更堂皇地成为地方官心态的理想典型。宋人黄彻就说:

  韦苏州《赠李儋》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郡中燕集》云:“自惭居处崇,未睹斯(原作在)民康”。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⑧基于这种心态,韦应物作为地方官诗人就在中国诗史上建立起一个基本主题同时也是一种诗歌类型——郡斋诗。其代表作品就是黄彻引述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疆。历来论诗家都津津乐道首联的传神写意最出气氛,而我感兴趣的却是通篇的内容。从题面之意看,前三联点出郡斋、雨中、宴集三层意思,末两联称赞诸文士,真正写宴集本身只是中间五联。而在这五联中,直接叙述饮宴的也只“鲜肥”四句,其余六句都在抒发感慨,披露情怀,向人们展示一个由“自惭”而“理会”而“性达”而“神欢”以至意气飞扬的心理过程。隐逸之思与责任感的矛盾在愉快的宴乐中消融,或者说寻得统一。谢朓的“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在这里被用具体的叙述语言重新表达了一次。由是我们可以理解,此诗之所以从刘太真、白居易以来一直为人激赏,就在于它表达了古代封建社会士大夫理想的生活方式——吏隐。所谓郡斋诗,实际上也就是吏隐的产物。

  三百年前,谢朓以他的文采风流给大历诗人留下了一个令他们无限景仰的宣城太守形象。他的《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作为一种经历、一种心态、一个话题反复出现在大历诗人的作品中。与此同时,他的《高斋视事》作为郡守生活的典型细节,也不断进入地方官诗人的话语系统。韦应物诗中“高斋”一词的再三出现,清楚地表明诗人基于身份、心态而产生的对谢朓的认同。事实上,韦应物诗中(其他地方官诗人也是)充满了《高斋视事》结尾所述的矛盾心理:“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但他最终也象谢朓一样,在吏隐中超越了这一矛盾,使仕与隐达成同一。他的另一首郡斋诗《郡楼春燕》写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iyingwu/2323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