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韦应物的“雨殇”情节(3)

韦应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其二,借雨来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韦应物生活的时代是在安史之乱前后,那时唐王朝由盛转衰。韦应物十五岁时就做了唐玄宗的近侍,可以侍奉天子游宴,然而短暂的盛世欢歌被痛苦的安史之乱所代替:“风雨愆岁候,兵戈横九州。焉知坐上客,草草心所忧。”(《贵游行》)此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初起时,以现实中的兵戎满地、生灵涂炭和权贵们“入夜乐未休”的淫逸生活作了极其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汉帝外家子”们的痛愤及对国事的忧虑。面对兵乱不息、满目疮痍的现实时总是感到愧疚不安:“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采玉行》)诗人目睹采玉工的辛劳,一个“雨”字,烘托了采玉人及诗人的悲痛却无可奈何的心情,玉工妻子的哭声更加突出了采玉生活的艰辛和凄惨,“苦语以淡笔出之,在立意与布局上,和李贺的《老夫采玉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站在了同情劳动者的一边,以这个角度入手的类似的描写在同时代的诗人中都是比较少见的。就此来说,在唐代诗歌的发展历史上,韦应物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继承了杜甫、元缜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的精神,是中唐以白居易为首的写实讽喻诗派的先导。“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语言朴质真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如沈德潜评此诗说:“韦诗至处,每在淡然无意,所谓天籁也。”此诗尾句“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直言抨击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无限压榨的罪恶,言直情真,深刻揭露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再次表现了诗人关怀民瘼的可贵精神。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iyingwu/2473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