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写文天祥的人物的故事(4)

文天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庶几无愧”

  文天祥在狱中忍受煎熬,创作了许多诗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就是传诵千古的《正气歌》。文天祥开篇即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接着,他一口气列举了12位前贤的事迹,认为他们表现的气节就是凌然正气。这种正气,不因人的生死而存亡,而是维系天地的基石、维持道义的根本。最后,他回顾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总结道“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有元朝大臣提出以儒学治国的主张。一时间,朝野上下出现了让文天祥出仕的呼声。忽必烈对此也非常重视,曾问群臣:“南、北宰相谁贤?”群臣都说:“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忽必烈考虑对文天祥付以大任,并派人再去劝降。文天祥坚决表示,自己绝不会尽弃平生,“遗臭于万年”。

  忽必烈不杀文天祥,一是佩服其气节,二是爱慕其才能。不过,随着发生不少叛乱和反抗,忽必烈需要在文天祥的生死问题上有个了断。这一天,忽必烈在大殿召见文天祥,亲自出面劝降。文天祥面对忽必烈长揖不拜,忽必烈也不强行要求,面对忽必烈的“元朝宰相”许诺,文天祥回答:“我受宋朝三帝厚恩,号称状元宰相。今事二姓,非我所愿。”忽必烈追问:“所愿为何?”文天祥的回答简短而坚定:“愿与一死足矣。”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慨然就义,时年47岁。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他临危受命,却未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被俘虏后,屡屡请求速死而不能。后人的评价——“事业虽无所成,大节亦已无愧”,应是对其一生较为中肯的概括。

  不过,在生命的尽头,文天祥终以耀眼的光辉实现了淋漓尽致的解脱,实现了儒家士大夫的道德理想。他为自己也为赵宋王朝的历史,添抹了最后一笔亮色。正如其绝命词所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tianxiang/162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