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温庭筠诗歌的“三美”(3)

温庭筠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清丽美

  温庭筠还有一些诗歌融合了自然清淡美和艳丽美。在描写自然清淡美的时候,增添一笔亮丽的颜色,这样诗篇就呈现出清丽美。温庭筠晚年激情消退的时候,沉醉于山水田园和寺庙,但是他并未消沉下去,仍然对仕途、对生活抱有热情。有些诗篇在描写闲居山

  水田园寺庙生活的时候,仍然有温暖和热情。这就是“清”中伴有明丽,“清”中融合鲜润,故而不是寒冷瘦骨;静谧中有生机和活力,故而不是死寂和沉灭。虽然中晚唐贾岛、姚合一派的乡野寒瘦诗风,也有可能对温庭筠的诗歌创作产生影响,温庭筠晚年的身世遭遇也和贾岛、姚合等人相似相通,但是温庭筠的大部分诗歌没有贾岛和姚合那种苦味和枯寂。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评价温庭筠诗歌:“清不减贾岛,润更过之。世徒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殊未尝全鼎之味。”我们可以把“润更过之”理解为,温诗的清美风格中融合着明丽鲜媚,有生机和活力,不像贾岛的寒苦风味诗歌。虽然温庭筠也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一类苦况意味的诗歌,但具有清美风格的大部分诗歌都是清雅静逸,清中融合明丽鲜润,充满生机活力。

  画家在画中调色,而温庭筠在诗中设色,他善于选取鲜丽的色彩来调和较为清冷的画面。如《赠张炼师》:“丹溪药尽变金骨,清洛月寒吹玉笙。他日隐居无访处,碧桃花发水纵横。”丹溪水清,清洛月寒,玉笙清雅,描绘的是一幅清幽明净的仙道境界,最后添加一笔:“碧桃花发水纵横”,顿时,一朵鲜艳桃花增添了整首诗歌的亮色,有了生机与活力。清雅中有飘逸,更有一种明丽鲜媚在其中,一种温暖油然而起。

  《和友人盘石寺逢旧友》:“楚寺上方宿,满堂皆旧游。月溪逢远客,烟浪有归舟。江馆白 夜,水关红叶秋。西风吹暮雨,汀草更堪愁。”诗写的是与旧友相逢于清冷的寺庙,近处月下流水潺潺,远方烟雾霭霭,一派清寒凄迷的景色,有相逢就有分别,此时备感伤情。然而“江馆白 夜,水关红叶秋”这一联却给全诗的情调带来一丝亮色,这两句诗不用一个动词,纯用名词和形容词来建构意象。特别是“红叶”这一名词意象与全诗的凄寒情调反差很大,但是用在这里却调和了全诗的色彩,使全诗顿时有了一丝温暖和明亮,诗歌显得清新明净而不枯寒。

  《碧涧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啼,满庭山杏花。”诗人风尘仆仆地奔波于驿路,难以安眠,好不容易入睡,清晓苏醒,却独对残灯,想念楚国故乡又远在天涯。情何以堪,孤苦难耐。这驿路辛苦,常常如是,但这时一路来相伴的淡月已渐渐隐没,子规声歇,已是凄寒之极!这时候诗人却突然感受到:“满庭山杏花”,开得洁白明艳,这最后一笔把清苦寒寂的境界带入艳丽,化清为艳,化凄苦为风雅,整个画面色彩变成了清艳,意境情调顿觉明丽风雅。

  温庭筠诗中还有很多诗句用明丽色彩来调和全诗,这不仅仅是调动了全诗色彩,使诗歌有了亮色,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诗歌的意境风格,使温诗清而艳媚,多了一层鲜润,更增添了这类诗境的生机与活力。

  温庭筠敏捷多才,能感受山水田园景物的清雅和幽静,更能写出意境清静的诗歌;他虽然一生坎坷,仕途屡屡受挫,但他较之李商隐要乐观,其心性的乐观开朗这一面,也能在这静谧的诗歌境界中表现出来。在这闲雅静谧的诗歌意境中,有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而不像贾岛、姚合一派走向了枯寒和死寂。

  《赠隐者》:“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采茶溪树绿,煮要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诗先写隐者的居住环境,居住茅堂,室内有红炉,室外绿树环抱,清溪缠绕,幽静宜人,在这幽静的环境里,春鸟啼鸣,绿树婆娑,而隐者在室内煮药,偶尔也出去采茶,虽然隐居在深山老林,与世隔绝,但这幽静的境界中却是一派生机盎然。

  《题造微禅师院》:“夜香闻偈后,岑寂掩双扉。罩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草堂磬断,江寺故人稀。惟忆湘南雨,春风独鸟归。”诗前半部分,写竹,写雪,又写禅师的寺院,描绘了清冷幽寒的环境。门户也掩上了,草堂钟磬声断,故人不见,声光色响人迹等一切好像消失无踪了。当这静幽境界要沉入死寂时,最后两句“惟忆湘南雨,春风独鸟归”,这记忆中的场景:湘南的春风春雨,鸟影掠过长空。美丽的春景,翱翔蓝天的飞鸟,把我们从清冷死寂般的意境中带出来。最后两句给诗歌增添了活力和亮色。温庭筠的这种清雅闲静风格的山水田园诗歌,境界清幽,但是清中伴有鲜润明丽,清而不寒瘦,静而不死寂,有活力、有生机。我们把这种美概括为“清丽美”。

  综上所析,温庭筠诗歌呈现出自然清淡美、艳丽美,有些诗篇则融合自然清淡美和艳丽美,呈现出一种“清丽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tingjun/2474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