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温庭筠《菩萨蛮》:绮罗香泽,深细婉约(2)

温庭筠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山重叠金明灭”,“金明灭”是什么呢?他所写的应该是早晨,阳光从门窗的空隙照射进来,照在这个女子枕畔的屏山上,而屏山上是有一种金碧螺钿的美丽装饰的。所以当日光照在上面,就显出金光闪烁的样子。有了光线人就容易惊醒。“鬓云欲度香腮雪”,晚上卸了妆,头发是披散的。鬓云欲度,度是度过的意思。当她在枕上一转头,那鬓云就欲度---流动过来,要掩过去没有掩过去的样子。腮就是指面颊,以“香腮雪”说明她的腮上有脂粉,是香的,皮肤是白的。他把“云 ”放在前边,把“雪”放在后边,说香腮的雪白,鬓发的乌云,这是温飞卿的特色。

到后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就跟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了。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其中的“蛾眉”是指一种才德志意的美好。李商隐写的“无题”:“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是代表一个有才学,有志意,有理想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志意的珍重爱惜。可是温庭筠说的不只是画蛾眉,他说的是“懒起画蛾眉”,这懒起有道理吗?欣赏诗词不能从表面上来看,我们读诗词要超出外表所说的情事,看出一种精神上的本质才行。你要从屈原的爱美要好,看出一种在精神品质上爱美要好的心情。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培养读者一种爱美要好的感情。

 下半首说“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这女子戴上花是前后镜都照一照,从每一个角度看这花的位置是不是适合,是不是美好。《华严经》上曾经说过,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之间的关系,你不要以为你一个人是渺小的,是微弱的。每一个人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在众生界中,产生了或大或小的不同的连锁反应。“众镜相照 ”,就会重重现影,就“成其无尽复无尽”了。所以照花要前后镜,就看到花面交相映。花是美丽的,人也是美丽的。女子从起床梳妆到梳妆的完成,最后自己的这种衡量,写的是一个美好的完成的高峰。“交相”二字表现了一种重重无尽,精力饱满的样子。而且这种修容自饰的精神,也与屈原《离骚》之以衣饰之美为喻托的传统有相合之处,这正是张惠言说“照花”四句是“离骚”初服之意的缘故。

  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帖”字通“贴”字。“帖”字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熨贴的意思。襦是短袄,罗是材料的质地,绣是罗上花纹。另外一个可能是“贴绣”的意思。贴绣和补花差不多,剪一块材料补贴上去,然后在剪贴的花样周围,把它用针线缝起来,缝绣上去。帖绣的是一对一对的金色鹧鸪鸟。中国常常用鱼鸟---比目鱼,鸳鸯鸟,代表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代表一个人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对象和归宿。而这一首词,是写一个孤独的女子没有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所以最后一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是一个反衬,是点醒她所追求的,正是一个双双对对的理想,衣服上双双对对的鹧鸪,正是对她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反衬。用西方的话来说,是irony,是一个反讽。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词的美,不仅是感官的形象,还有声音的美。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把中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得最精致最美好的。枕,锦,都是上声的字,都是曲折而向上扬起的声音,有一种飘扬悠远的感觉,这都在词的声调中表现出来了。烟,天,两个非常轻快的韵,显得轻倩而空灵。还有个特色,就是前后用跳接的承接。前面是在有“水精帘”,“颇黎枕”,而且还有“鸳鸯锦”的卧房,还有做梦,忽然间就到了“江上柳如烟”。这就是跳接。下半首“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都是齿头的声音,不用说出来人胜的形状是参差错落,而是在读的声音之中,就表现出来了。

  颇黎枕和水精帘两个形象是互相映衬的。都是玲珑的,都是晶莹的,都是皎洁的,都是寒冷的。在这样的境界中,该是什么样的人物?古人写美女的时候,往往先不说这个美女本身形象怎么美,而先写这个美女的环境的背景是怎么样美。如同李商隐的诗:“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她屋里焚香,屋里是暖的而且有香炉的香气,被褥上也有薰香,在这种温暖有香气的感官刺激之下,所引起的梦境那种香甜美好,是可以想见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tingjun/2581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