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古诗赏析(3)

辛弃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首词沉雄豪壮,是稼轩词风的典型代表。论稼轩词风者,多以“豪放”名之,并常以“苏辛”并称。殊不知稼轩之豪放,与东坡之清旷实有不同。稼轩处于国家残破之际,多抚世感事之作,感情极为沉郁。黄梨庄云:“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词苑丛谈》引)陈廷焯云:“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不善学之,流入叫嚣一派。”(《白雨斋词话》)稼轩此词就是豪放中有沉郁之情和蕴蓄之法。秋色无边,江山壮丽,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胸怀报国大志,耻于归隐谋私,可谓豪矣,壮矣!但愁恨郁积,落日哀鸿,叹不为人知,惜年光如水,洒英雄之泪,又何其沉痛悲凉!其豪壮沉痛之情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景中寓情、移情入景、以动作写情、用典故达意,曲折委婉地道出。作品层层推进,情到至极处,又以“树犹如此”半句缩住。而且其情的具体内容始终未加明言,全靠读者联系当时的时代和作者处境去体会,因而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可谓深得蕴蓄之法。全词在苍凉浑茫的主色上,又以“玉簪螺髻”“红巾翠袖”添抹了一些清秀婉丽的色彩,豪艳相映,刚柔相济。上片用倒卷之笔,多整齐的对句;下片用转折之法,句式多变,故文笔也不平直呆板。正因如此,所以谭献说这首词“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谭评词辨》)陈洵说:“稼轩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字字有脉络如此;学者苟能于此求,则清真、稼轩、梦窗,三家实一家。”(《海绡说词》)因此稼轩词豪放而不粗率,并非一味叫嚣。后人以粗豪学稼轩,则失其旨矣!通过这首词,我们对稼轩词的豪放风格的特定内涵,可以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nqiji/7301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