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徐志摩诗歌《这年头活着不易》(2)

徐志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徐志摩的这首《这年头活着不易[2] 》,其“原型”的存在也是不难发现的。读这首诗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崔护的佳作《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心再寻“人面”,但却人去花依旧、睹物伤情,只能空余愁怅。这种“怀抱某种美好理想去专程追寻某物却不见而只能空余愁怅”的叙述结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反复出现的,差不多已成为一种原型了。

  徐志摩此诗是一首戏剧体的叙事诗。诗歌里面包含了为“新批评派”所称道的“戏剧性”的结构。整首诗歌,像一出结构谨严而完整的戏剧:有时间,有序幕,也有情节的展开,矛盾的对抗冲突和戏剧性的对话,还有悲剧性的结局、发表议论(独白)的尾声。一开始,山雨、烟霞、云霏……仿佛是电影中的远景镜头,以一种整体情境的呈示,不期然而然地把读者(跟随着诗歌中的“我”)诱导向一种“冒雨游山也莫嫌”(苏轼诗句)的盎然兴致和“访桂”的极高的“情感期待”。接着,镜头平移,推向读者的视野,“松茅”,“屋檐”,“村姑”等质朴而富于野趣的意象系列呈示使画面“定格”在中近景上;接下来是“村姑”动作表情的“特写”,“村姑”之“细细的端详”,不紧不慢,从容纾徐的说话语调,使诗歌叙述体现出和缓有致、意态从容的风格——像电影中使用长镜头那样凝重而深沉。

  诗中的“桂”——这一“我”所寻访的对象,寄寓隐含着超出字面及“桂花”这一植物本身的意义。具体象征什么,读者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uzhimo/5037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