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设计(2)

一剪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导语设计

  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2. 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

  李清照(1084——约1155)我国文学史上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李清照工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等,更擅于词.

  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教师小结(见幻灯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疑难字词 。

  2.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停顿断句。

  3.请一位同学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后做评价。

  4.齐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思考词的情感基调。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四、研读课文,赏析句子

  1、词的上片有哪些典型的意象?透露出怎样的情感?  红藕香残  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

  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作者从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独上兰舟  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孤独)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云中锦书  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思念)

  月满西楼  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思念)  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

  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

  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2、下片用哪几种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明确: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的特点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ijianmei/1760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