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2017年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

影视大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时下快餐式的电视剧一部接一部的“火”,当影视下架退热时,何人又能保持正义的悸动,感受纪检监察的巨大压力?深入的商业发掘,伴生评论充斥网络,赤裸裸的暴露伏笔、疑点,让人看一遍就够了,伴生事物随之而起,造成感官疲劳排斥,都是在压榨优秀作品寿命。

  作为一部传递正义的教育片,在吸引群众眼球时,更应该侧重于思想引导,超脱“商业模式”才是持续传播正能量的途径。把影片内容、思想作为论点,把现实事例作为论据,引发舆论热潮,响应反腐大势,方能让《人民的名义》不只是一部电视剧,而是一部值得考究的历史剧。

  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二

  反腐从来都不仅仅是中纪委的事,如何扩大公众参与监督,通过广泛的社会监督夯实反腐基础,收拾世道人心,形成反腐合力,改变政治生态,本来就是反腐的重要路径。

  正在热播的年度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成了这个清明节社交媒体最热的话题之一,并引发年轻人纷纷“追剧”。这部被业界誉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无论是人物设定、背景格局还是社会深度,较以往作品都有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人物设定更是突破以往尺度直至副国级。

  其实,与现实生活中波涛汹涌的贪腐案相比,剧中的“反角”级别、官场厮杀、利益输送等等,并不特别新鲜,似乎也很难拽得住观众。此剧编剧周梅森此前就曾说过,“公布出来的贪腐案件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作家的想象,生活远远走到作家艺术想象的前面去了。”

  既如此,《人民的名义》为何还能成功地成为话题中心并引领舆论?

  这一方面与艺术产品的“公共性”有关。一部反腐剧一旦播出,评价、衡量它的尺度,就不再是单向的剧情展示、价值输出了,而是必须要经由观众的互动才能完成“共谋”。剧中的情境与观众的体验相遇、碰撞,会有触动、有衍生、有想象,进而共同完成对作品的形象塑造与价值诠释。能不能找到一个契合点,能不能让民众的心声与作品产生共鸣,本来就是检验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ingshi/3820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