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初一(4)

影视大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如何解决男孩子的叛逆,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爸爸去哪儿。在很多漫画中,爸爸是没有脸的,或者只是一团云雾。孩子对爸爸的印象模糊不清,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是缺席的。但在孩子的不良印象中,爸爸却又是坚硬的。

  孩子的成长,一定伴随着孩子和父亲的战争,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西方《灰姑娘》中,灰姑娘被告知,当她父亲出门的时候,将会被一根树枝把帽子碰下来。她一定要把那根树枝折下来,插在土里,长成一棵树,有一天这棵树上会飞来一只小鸟。

  这段话意味着什么?

  父亲的帽子是尊严和不可侵犯的,代表着父亲的权威形象。那个把父亲帽子碰到地上的树枝,于是有了象征意义。灰姑娘把这根曾经打倒父亲权威的树枝培养成一棵小树,并且吸引来一只小鸟。意味着一个人,唯有战胜父亲的权威,才能如小鸟一样,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们的教育中,常常是母教泛滥,父教缺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沉着冷静,勇救他人的小英雄形象。然而,这种宏大叙事的背后也有隐忧,如果司马光不是施救者,而是溺水者,而且旁边没有另一个救他的“司马光”。司马光究竟该怎样办?

  我们历来都强调“他救教育”,很少关注到孩子们的“自救教育”。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们首先得学会自救,其次才能救人,否则你连自己都救不了,还能救谁?

  如何自救,做一个能够拯救他人的强者,往往需要我们的父亲。但父亲还是一如既往的缺席了。我们的教育常常从美德出发,着眼于公德的弘扬,关注的是社会效益,何曾在乎过具体的人。比如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舍身为公等等。“他救教育”固然重要,“自救教育”也必不可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ingshi/4076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