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8)

圆明园的毁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6、教师小结:

  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

  (学生读2、3、4段。)

  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就能真正读懂课文,这样,你们在课文学习中所能生成的东西远比老师能给你们的要多得多。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兽行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把关键词读得太好了,老师来读也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你们真正读懂了课文,并且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情感的结果。

  2、孩子们读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见很多孩子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都想说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读入课文,这一次读书,你一定会和前一次读书不一样。(学生在读课文最后一段)圆明园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了,这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随着升腾起的烟雾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圆明园毁灭了,她曾经带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她的美让我们动心、动情,与美得心动相比,她的毁灭,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板书:

  毁得心痛。

  3、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美得心动,毁得心痛!(读两遍)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次读书:想想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孩子们读。想想圆明园秀美的园林景观,孩子们再读;想想圆明园无数的奇珍异宝,孩子们再读。

  4、课文主要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整整三个段极力描绘了圆明园的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圆明园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痛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恨到了极点。当侵略者的火把圆明园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每烧一天,我们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为了灰烬,当圆明园彻底被毁灭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这对世界文化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怎可估量的损失啊!读第一段。

【教师小结语】

  圆明园的美景已经消失,我们痛失了圆明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痛惜,留给我们的只是对侵略者无尽的痛恨。这把火可以烧毁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建造历史的旷世名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把火可以劫掠走无数的珠宝玉器、妙笔丹青,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无法焚灭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带给我的那份震撼,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会被你们深深地感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anmingyuandehuimie/41212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