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重庆岳阳楼记(2)

岳阳楼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参考答案:

  9.(1)详尽 (2)放晴 (3)迫近 (4)日光(各1分)

  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析:题中(1)“备”是详尽的意思。(2)“开”是放晴的意思。(3)“薄”是迫近的意思。(4)“景”要注意古今差异,此处当日光讲。

  点拨: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上下语境,推断词意,将推断的词意放入文中整体理解。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是考查的重点。

  10.(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分) (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说坏话、害怕坏人的批评指责。(2分)

  考查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解析:(1)句注意“具”是通假字,同“俱”,全,皆;“废”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句注意“去”,离开。

  点拨:翻译时结合上下语境,抓住重点文言实词,注意特殊句式,直译为主,避免以今译古。

  11.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考查点: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及写作目的的把握能力。

  解析:前一问,从第③段的“登斯楼……感极而悲者矣”和第④段的“登斯楼……其喜洋洋者矣”,可得出迁客骚人的情是“以物喜,以己悲”。从第⑤段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得出古仁人的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后一问,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通过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点拨: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找关键句,概括内容,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写作目的。

  12.示例: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判断,1分;理由,2分;联系实际,1分。辩证的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理由恰当,就可得分。)

  考查点:本题考查拓展迁移的能力。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针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答题时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是“能”还是“不能”,或者是“有时能,有时不能”,再阐述理由,并做到言之成理。

  点拨:拓展迁移题,往往要求学生就古人作为,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谈看法表感悟。解答这类题目,应先表明观点,然后联系实际阐述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eyanglouji/3407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