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二语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3)

岳阳楼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五、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一、二部分并归纳总结所教内容

  2、预习第五段

  2、根据所教情景交融之法写一段500字的小文章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

  写景:暗 明

  抒情:悲 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与复习

  1、前四段背诵。

  2、在复习所教内容和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归纳课文,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请学生尝试在黑板上画出文章结构图示。

二 、研习新课

  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思考: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明确: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eyanglouji/6161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