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柳侯祠 原文(2)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内容扩展:赏析

  《柳侯祠》通过游鉴柳州柳侯祠古迹,抒写了作者对中国贬官司文化和贬官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反思。

  全文以柳侯祠为话题,回顾了柳宗元这一唐代伟大文学家被权势差遣,两遭贬谪流放、四处飘零的命运,展现了中国文人在远离政治中心和偏废世俗物欲后用自己的文化人格“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的精神价值。

  文章自然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游历柳侯祠。作者说他是应柳宗元的邀请而去凭吊柳侯祠的。接着依次介绍了柳宗元的石塑及石塑底座镌刻的先生的手迹,还有罗池、柑香亭、柳侯祠及衣冠墓。然后重点介绍柳侯祠,由祠中石碑上所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都已漫漶不可辨识而联想到柳宗元的.贬谪。这和一般的游记开笔写法是一致的,由介绍游历景致入手,写景状物,然后由此引出对与景致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的思索与探究。

  第二部分回顾柳宗元的两次贬谪,并从中申发对文人独立人格价值意义的思索与探究。作者首先介绍了柳宗元的被流放地——柳州恶劣的自然环境:寸草不生、人迹罕至,“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躯体,也消蚀得无影无踪”,并且指出柳宗元是从湖南永州的贬放地经一纸诏书召回长安,然后又“赶了长路”被贬到这个“远未开化”“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的南荒之地来的。接着作者又回顾了柳宗元贬放湖南永州的10年,指出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丧魂落魄”,然而“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他的独立人格意识苏醒的产物《永州八记》使“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建构”。然而作为一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人,他的骨子里仍朝向回归朝堂,纳入社会主渠道,在独立人格精神与政治权利的追求这一对矛盾对立中,后者占了上风,使他的再一次被贬的悲剧,上升到滑稽。作者在这一部分末尾感概道:柳宗元“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但他却无法预料“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人们将为他建立祭祠,供奉他千年。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以遗憾、甚至忿恨的笔调指出本应在更大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的文魁,却仅仅因辞章入选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成为四处飘零的文化孤魂,他们在僵硬专制的统治下,少有真正的人格独立,是全无个人意义的种种伦理观念的组合和会聚。这就使文章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上升到了对人格意义以及独立自由人格对文化构建的意义的探究。

  第三部分,承接上文,站在对文化人格探究的高度上审视柳宗元的被贬。他认为在蛮山野地,柳宗元“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他“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他不屈地挖井、办学、种树、修庙,更多的是“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死时才47岁,而凭着他千古传颂的诗文,他的柳侯祠得以香缭绕。他的文化人格使他“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或多或少地强化了文人意识,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许多后代文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格因柳宗元而有所上升。柳宗元文化人格的复苏造就了深远长久的影响,并绵延至今。由此作者感慨道:中国,“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

  这一部分是上文的深化,又是上文的拓展。

  第四部分作者借游人的稀少造就的宁静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嘈杂只能每繁衍浮躁,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远离这一切,文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人格才会苏醒,才会在灾难中洗刷掉那些只有在走运时才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找生命的底蕴。唯有这时,“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作者在这里深刻揭示了在挣脱了种种伦理和观念枷锁,找到了独立自由的个体意义,恢复了自我的独立人格,焕发出自己独到的文化人格魅力后,中国的文人才是真正铸就灿烂中华文明、点化民族的精灵。

  读完全文,我们不难感悟到作者的深意。作者没有去下历史学或文化学领域中常见的断语和结论,而是用对柳宗元放逐命运的追溯作为历史背景,来进行他对文化人格的审视和探究,呼唤精神人格的独立。如果我们真正洞察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特别是青少年在精神文明中种种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他们明显的人格缺陷,就会觉得余秋雨在现时强调这种精神人格的独立,不啻是一种呐喊。

【余秋雨柳侯祠 原文】相关文章:

1.柳侯祠余秋雨

2.余秋雨《柳侯祠》赏析

3.余秋雨散文《柳侯祠》

4.余秋雨《柳侯祠》阅读

5.柳侯祠 余秋雨读后感

6.余秋雨散文集精选《柳侯祠》

7.名家散文余秋雨《柳侯祠》

8.武侯祠对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19249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