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散文的文体意识(8)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对于散文的创作,当年鲁迅曾经说过:“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然而后来人们对散文提出了“形散神不散”的理论, 当这理论发展到极致便是长久定位于“景—情—理” 的结构模式,这就使得散文表现形式在相当程度上作茧自缚,呈现出呆板的局面。余秋雨散文创作则明显表现出不再囿于传统教条,而是“笔”随“心”走,道法自然。整个篇章行文可以在一种放射性思维与情感的推动下自由挥洒,感慨往往极为丰富,思索往往也是多重的。如他的《道士塔》,既有对愚昧道士的批判,也有对古代灿烂文化被毁的悲哀,还有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同时抒发出对腐败国家机制的痛憾。在《莫高窟》中,面对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他神思飞扬。他既可以抒写自己深致的礼赞与自豪,也可以由艺术表征的特质揭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人本的复归与生命的灵动, 并由此而感叹一个时代的强悍。他也可以突破“起承转合”的结构教条,通过独特视点的选择以局部表现整体,借助一人一地为焦点自然地辐射开去,摇曳多姿而又条理井然地展现历史的概貌。如《一个王朝的背影》,镜头对准的是一个帝王避暑山庄,然而展现了清王朝的崛起、鼎盛和没落。这种结构方式为他的散文的超长篇幅、大容量的思想内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总观其散文创作,看似并非传统所谓的章法谨严,却是恢宏畅达,自在潇洒。

  余秋雨散文以其鲜明独特的文体意识拉开了当代散文新时期的帷幕。他的散文实践以广阔的视野、宏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及奔放不羁的表现形式,为当代中国散文提供了一种风格独具的范式,其雄厚的实绩表现出对当代散文创作长期处于平庸状态的超越。读他的散文,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在一种生命意识、历史忧患意识与民族意识被强烈唤起的同时,获得巨大的艺术享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2707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