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灯下回信》原文赏读(21)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几个问题虽小,却关系到世纪之交中华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几处要害,想想很有意思。我还会多想想,谢谢你来信的启发。

  余秋雨

十二

  来信

  余教授:

  读了您的《遥远的绝响》,我深感共鸣。

  世俗太污浊了,为此,同流合污成了中国文化人最大的耻辱。魏晋名士的高责,正在于他们抵抗流俗,保持着纯洁的孤独。宁肯独自打铁,宁肯单车漫游,宁肯呜啸山林,宁肯放声大哭,却不肯降低自己、贬损自己、耗散自己。

  你把他们的生态方式、心理走势和生死意向,写得那么简洁、明白而富有诗意,令人陶醉。

  其实我一直在这样做。我不喜欢热闹,历来惯于独行。我静静地想着自己崇拜的那个角落,却不会去争夺。夜晚,我会关掉电灯,点上蜡烛,让月光照着我买来的一小丛文竹,凝视两三个小时。我觉得这种意境真好,由此,更厌烦街市间的车来人往了。

  但我周围的人都说我过于清高,拒人于千里之外。清高就清高吧,拒人就拒人吧,我不在乎。不清高,不拒人,哪还有我?

  我的这些想法与做法,你赞成吗?我从不以这样的问题问人,今天特殊,轻声动问《遥远的绝响》的作者。不答也可,就像那啸。

  赵钦素

  回信

  钦素:

  我不赞成你的心理方式和生活方式。

  因此我要回啸了,请你聆听。

  古人所说的同流合污,并不是指与世俗社会的沟通。世俗社会就像大海,有污浊、有杂质、有凶险,但正是它的容量,它的运动状态,使它产生巨大的能量,给地球上的生命以多方面的关顾。你有一个纯净无波的小池塘,但对不起,它无论如何无法构成对大海的对峙和反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508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