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文化苦旅》赏析(2)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化苦旅》上下共有37篇,书中《道士塔》、《阳关雪》、《柳侯祠》、《莫高窟》、《白发苏州》、《江南小镇》、《风雨天一阁》、《上海人》、《庙宇》、《都江堰》、《牌坊》、《笔墨祭》、《信客》等多篇散文充满了灵性、悟性和责任,尤其是开篇的《道士塔》,但凡每一位中国人,读完之后,我们都会有一种愤怒——一种对王道士无比的愤怒和对当时中国官员的憎恨;我们都会萌生出一种伤痛—— 一种对中华文物损失的伤痛和落入外国人之手的辛酸。如今,我们还要到外国的博物馆才能看到古老的中国文物,就像英法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一样,给我们无法弥补的伤痛。而这些,也许就是余老“文化苦旅”四字中文化之“苦”的深刻表露吧,体现了“苦”的缘由,“苦”的所在,“苦”的境遇。

  《文化苦旅》,开创了“文化散文”的先河,引领散文走向了新的高度,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赏读《文化苦旅》这一文学名著,我们能够看出余老突出的写作艺术和技巧,还有整齐的语言和精心的对比参照;散句、对偶、反复、顶真、回环、排比、比喻等和心理、环境、动作、肖像描写等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使文章伸缩有度,进退自如,语音感染力强烈,概括完整大气

  《文化苦旅》的思想精魂就在于一个“苦”字,在内容上鲜明地表现为对于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的深刻反思和中国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生动的体现。在我们对古中国文化拥有一种“苦涩”的感受之外,我们还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感自豪、敬重和无限的热爱之情。

  《文化苦旅》的思想核心在于一个“苦”字,那么“苦”之所在呢?有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我觉得具体而深刻。“文化苦旅”之“苦”表现为:第一,中国文化历史命运之苦;第二,中国文人的艰辛之苦;第三,进行文化探索的历程之苦。以上几方面的“苦”,深刻地体现出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可能这些就是余老先生《文化苦旅》标题构思的用意所在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690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