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行者无疆》读后感(3)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余秋雨《行者无疆》读后感7

  废墟、大海、流浪,历史从这里出发;

  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在这里隐藏;

  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在这里转折;

  苍凉、寂寞、执着,历史在这里凝冻。

  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笔迹,跟随着《行者无疆》,我感受着世界的彼岸或潮起潮涌,或风平浪静,听者伟人们的声声巨响,沉思着他们的点点滴滴。

  他来到了罗马,把“伟大”这个词留给了那座唯一的城市,他笔下罗马的伟大是透彻的,“伟大是一种隐隐然的气象,从每一扇旧窗溢出,从每一块古砖溢出,从每一道雕纹溢出,从每一束老藤溢出。”正是这种彻底让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过。他那空灵的文字让我感到了一份实在。今天的罗马是一座更加古老却未曾荒废的庞大空城,这是一种可触摸的空,可谛听的静,但如此般彻彻底底的休假在中国只能成为一个永远闪动在彼岸的梦影。他沉重却不乏风趣:“人家的休假是转换身份,我们的休假是叠加身份。叠加在远离办公室的地方,叠加在山光水色之间,那是多么不自然,那是多么矫情。”在他的笔下,中国人似乎又增添了一分可悲。

  对于威尼斯,他怜爱、心痛“小巷只能让它这么小着;老楼只能让它在水边浸着;那么多人来来往往,也只能让一艘艘小船解缆系缆地麻烦着;白天临海气势不凡,黑夜只能让狂恶的浪潮一次次威胁着;区区的旅游收入当然抵不过拦海大坝的筑造费用和治理污染、维修房屋的支出,也只能让议员、学者、市民们一次次呼吁着。”威尼斯因过于出色,因众人的分享、争抢已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们显得沉默“这些泛光不亮,使那些古建筑有点像勉强登台的老人,知道自己已经不适合这样亮相。浸泡在水里的房子在白天溶入了熙熙攘攘的大景观,不容易形成凝视的焦点,此刻夜幕删除了它们的背景,灯光凸现了它们的颓唐。本来白天与我们相对而视,此刻我们躲进了黑暗,只剩下它们的孤伤。”带着苍老,他们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不需要别人的怜悯。

  从余秋雨先生对他们的商家的描述可看出,他们坚守着人格的自尊,“店是祖辈传下来的,半关着门,不希望有太多顾客近来,因为这是早就定下的规模,不会穷,也不会富,正合适,穷了富了都是负担。因此,他们不是在博取钱财,而是在固守一种生态。”此刻,心中不由燃起了敬意,仿佛在他们面前,一切物质上的成就变得庸俗,降得很低很低。满足自己的就是富足,适合自己就是成功。

  在西班牙南部,从弗拉门戈舞里,带给我冷峻与火热的交织和异域的美。“瘦削的男子一脸愁楚,一出场就把自己的脚步加速成夏季的雨点,像要把一身烫热霎时泻光。”“这夏季的雨点是骑者的节奏、勇士的步数,他正以祭拜式的感动来酬谢上天赐予的幸福?”这热情,这激昂,让每一位读者向往,这炽烈的高傲、流动的孤独、忧郁的奔放,让每一位刮宫那种憧憬……

  对于欧洲城市,如果用“繁华”一词来描述,未免显得庸俗。这知识它们的第一层次叫打点生活,还有更高的第二层次叫打点历史,第三层次叫打点自然。余秋雨先生生动地描述道:“一路行来,觉得这些城市千百年来都在自身等级上爬坡。有的爬着爬着就爬不动了,便蹲在某个告诉上,一蹲就蹲了好几百年,有的则还要往上爬。”一个“爬”字,一个“蹲”字,演绎着他们生活的自然,始终追随着一份自在,追随着一份无拘无束,表达着人生的本态。他说:“这就像一位草莽英雄落脚京城,看他是否过好了,低要求,看他摆脱草莽多少;高要求,看他保留多少草莽。”读着,我们身处城市的繁嚣,车水马龙,俨然成了华美的玩具,只剩下可怜的虚假的装点。

  巴黎是一座最健全的'城市,即便如此,也有重要缺失,那就是,热闹的巴黎,不容易找到十八世纪。原因是其中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从余秋雨的形象比喻,我们尝试理解着十八世纪的法国。“十八世纪像是滔滔激流,十七世纪是它的左岸,十九世纪是它的右岸。左岸上,路易十四穷奢极侈,大兴土木,都留下来了;右岸上,经十八世纪的冲击而巍然成型的土地上站立起一个拿破仑,也留下了种种遗迹。结果,难于寻找的恰恰是激流本身。轰鸣声早已远去,河床上一片空寂。”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构建了一个不一样的巴黎,它热情,它轩昂,它忧伤,它温柔,如一位柔情万种的少妇,让人怜爱,却饱含内涵,永远猜不透。正因如此,这座城市便有了一种令人陶醉的体温。

  他走过古老而神秘的宫殿,踏过荒芜渺远的大地;他饱览温柔碧绿的水城,探询神圣遥远的极地;他走过了繁荣喧嚣,却始终不忘寒冷孤僻的冰岛。朋友劝阻他不应该选择隆冬去冰岛,他知识淡淡地说:“不去冰岛则罢,要去定要赶一个冰天雪地。严冬是它的盛世,寒冷是它的本相,夏天反倒是它混同一般的时候,不去则罢。”

  这就是余秋雨,这就是真正的行者,在点点滴地追求,在历史的陪伴下钻营,在冰天雪地里行走……

  他深深地爱着每一寸土地,每一寸冰清玉洁,以至于舍不得踩下脚去。

  他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他的心灵之旅正在延续,风急浪高,晚霞凄艳,他默默地,把所有的历史穿过。

  行者无疆,他的世界永远没有尽头,正如哥伦布所说:“不在乎脚下,只在乎前方。”他追随的正是这流浪的本性。

  余秋雨《行者无疆》读后感8

  跟着《行者无疆》,跟着余秋雨的足迹,我走过了欧洲,走过了整个欧洲文明。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深沉的中部,灿烂的西部,神秘的北部,而是那具有废墟的荒凉,人性的美丽的南欧。

  喜欢南欧,是因为那种破落的荒凉,是因为有时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残缺的东西才是真实的美丽的。南欧,却是繁华过,兴盛过,可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浪潮,他没落了,甚至是,死亡了。这也许是时代带走了它昔日的光辉,留下的,只是值得人们去细细体味的那一片废墟,那一段文明。

  南欧,走过繁华和荒凉,正是这才使得他更充实,才使得他在夕阳的余辉下更为沧桑,才使得它保存下文明,见证着历史。

  于是,我想,南欧的夺目不是因为他给了人们多么璀璨的景色,而是因为他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历程,看到了真实。

  繁华和荒凉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词啊,可是,南欧就将他们用文明连接了起来。这不得不让我想到,走过繁华和荒凉,确实能铸就一些永恒。

  走过繁华和荒凉,沉淀一些心情。有些历史遗迹,当你看到他的繁华,在脑海中描摹他先前的样子时,会感到一丝辛酸,抑或,是一种莫名的感慨。在夕阳的照射下,余晖将断壁残墙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投射在一望无际的空旷的土地上,直到地平线埋藏在黑暗中。

  就像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只因为八国联军的硝烟炮火,霎时之间,全成为一片废墟,这一场毁灭,虽然只是一瞬,在中华文明史上,却是一段无比黑暗的时间,因为,毁掉的,不仅仅是圆明园本身,而且,还有文明,一同毁掉了。所以,今天,当我站在圆明园的土地上,不是失落,而是深深的遗憾与愤慨。虽然,圆明园一直在修复,可是,无论如何,都只是徒劳。但圆明园始终是美丽的,因为曾经繁华过,美丽过,而今的荒凉只是见证着当初的美丽。这种美丽,将被人们沉淀在心底,默默地,永远永远。

  走过繁华和荒凉,追溯一段历史。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它的繁华,也同样,会有它的荒凉。这是时代进步的自然规律,只有经历这每一个时期,无论辉煌,无论颓废,也是完整的历史。因为在这里,地理的遗迹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了。因为在这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民族的振兴和毁灭。

  罗马帝国的辉煌,人尽皆知。这座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这座拥有地中海旖旎风光的帝国,不得不让人向往。无论是他的建筑中透出的熊熊霸气,还是这座城市本身的伟大,都令人们叹为观止。罗马角斗场,那个无数人撒尽鲜血的地方,那个当时作为贵族人娱乐场所的地方。曾经,他用喷涌的鲜血向世人展示它的威猛,他用人与野兽的较量向世人展示抗争与搏斗,他用被血染红的天空向世人展示生命的脆弱。然而,这样一个兴盛的帝国,也有灭亡的一天。罗马帝国终于灭亡了,带着他的风光,带着他的角斗场,也带着他的文明,灭亡了。太阳依然升起、下落,天空的那头却不再如此鲜红。他见证者罗马的兴盛与衰亡。如今,再看罗马角斗场,只有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永远永远。

  走过繁华和荒凉,注释古与今的完美。有时我认为,荒凉的存在也许是为了证实先前的繁华。然而,当完美的建筑被完好的埋葬起来,不为世人所见,与世隔绝,那么,当人们发现这般奇迹的时候,古代与现代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才发现,古代与现代原来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庞贝古城是多么雄伟。人们安逸和谐地生活着,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一片安然。然而,毁灭只需要一瞬间。火山灰的堆积将他永久的埋葬了起来,城市,街道,剧院,一切都被封锁了起来。于是,一座古城开始了永远的安睡,安详而不受打扰。如今,庞贝古城被发现了,完好无损,于是,古今便有了鲜明的对比。古城,沧桑,暗沉。现代的城市,繁华,超前。这让人甚至觉得,古城的荒凉中反而能看出繁华,而繁华中又透着隐隐的荒凉。这种捉摸不定,让人永远铭记。

  繁华与荒凉,是一个城市,一段历史所必须经过的历程,这段历程是文明的起源与终结。这才明白,繁华和荒凉是两个不相矛盾的词,而是两个互相补充的词。因为只有看见繁华才能体会荒凉,只有看到荒凉才能想到繁华,而维系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是文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8758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