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鱼我所欲也课下注解(2)

鱼我所欲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名句】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课后】

  一、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此题意在让学生注意本文的结构与思,从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考察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注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一个比较的问题。)

  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此题意在让学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对《孟子》散文艺术特色有的体会。)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即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背景资料】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小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知也。仁义礼智,非曲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wosuoyuye/2985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