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2)

鱼我所欲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典型题解

  (一)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二)问答:

  1、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在人生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取义”。

  2、从孟子的观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要敏于思考,善于选择,道义比生命更重要。

  3、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议论正题做好了铺垫。

  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答:比喻论证、用全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对比论证:用向与对待一箪食一事烦不烦的不同作法进行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5、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6、能概括本文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一而取义者也。

  (三)简答:

  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答: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性,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3、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食羹”的作法,你有何评价?说出理由。

  答:如:我赞同气人的做法为促使人格和尊严即为了义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蹴尔而与之的食物;(或:我不赞同气人的作法,大丈夫做事以屈能伸,如越王勾践背负亡国之耻,卧薪尝胆,终成霸业。

  5、你知道从古到今有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试举出二例,并写出其语言来证明。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6、孟子的“万钟于我何加!”的主张是否与当前我党史领导人民勤劳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法相违背?试简述理由。

  答: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前提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提倡的是舍生取义,义重于生,在利益与正义冲突时要以义为重,讲的是不能违背礼义云获取高官厚禄,并不反对在不违背礼义的条件下获取物质财富。我党领导人民勤劳致富,提高生活水玉也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取得物质财富,所以不矛盾。

  7、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本文却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一虽可贵,义却更高,为义而死,虽死犹荣”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8、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你认为岳飞、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都称得上舍生取义的英雄吗?请抓住他们的共同特点,概括说明理由。

  答:称得上,因为他们能在生死抉择时为了自己信仰毅然献出生命。

  9、《水浒传》《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中,有许多人为了信仰和大义(气节)而舍弃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如宋江、柴进、戴宗、关羽、陈宫等,请你依照下面的例句,用三、四句话再介绍一例。

  例:魏将庞德兵败被关羽所俘,他宁死不降。(见《三国演义》)

  答:宋江为了救晃盖等义士,不怕丢掉官职,连累家人。诸葛亮不为强权和地位所诱惑,誓死效忠刘备。

  关羽后被吕蒙所摛,他宁死不降。在羽不受曹丞相的高官厚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寻找困境中的义史义弟。

  10、人生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健的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答:应该选取大义,从有利于义的发扬光大的方面进行选择,舍弃不义,同不义的行为作斗争。

  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重新修改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产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时还要斗志,尽是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12、《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答: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

  13.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答: 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4.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证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15.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答: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16.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17.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失其本心。

  18.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19.《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答:“贫贱不能移”或第二句。

  2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21、请说说“非独贤者有是也”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wosuoyuye/3126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