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鱼我所欲也》的教学案例(3)

鱼我所欲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全文,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题和写作特色。

三、正课

  分析讨论课文第一段,提出论点,分析论证。

  1.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4.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明确: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

  2).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显出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

  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得出结论,使读者心悦诚服、

  3).总结:第一段首先用喻证法提出论点,然后进行分析论证,运用推理的方法,分辨证、假设、因果三个层次进行说理,逻辑严密,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最后用层进式作结。全段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我们将要写的议论文写作中,要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和段的结构形式。作文题:浅谈义与利。还可回顾借鉴一下前些时大学生关于义大于利还是利大于义的电视辩论大赛。质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wosuoyuye/5114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