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雨巷》:孤独与彷徨(3)

雨巷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倩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 “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1](《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这首诗,从整体上来看,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西方象征派诗歌艺术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诗歌里那撑着一把油纸伞的诗人,独自徘徊在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都不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而是作者充满象征意味的刻意锁打造的形象。通过象征性的手法,我们隐藏事物的本质,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透过这些意境,我们可以体味作者所抒发的的那隐隐约约的现实情感。那种哀怨的现实的气氛,那种孤独和迷茫的心境,那种期待而又失望的追求,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明白又朦胧,确定而又飘忽,让人感觉到真切,而又无法捉摸。这种境界,就是《雨巷》在艺术上所刻意追求的,也是最成功的地方。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那时候的他,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充满了革命的热情。这首诗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深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是西方象征主义手法在中国的体现。

  在中国的大革命失败后,后来,在中国苦于找不到出路的他又去了法国留学,因宣传革命被开除。回国后从事编译工作。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他又奔走大陆,香港等地,宣传抗日,多次被捕,始终不改民族气节。由此可以看到,戴望舒是一个爱国的诗人,在当时社会最黑暗的时候,他所作的《雨巷》,或许想要抒发心中的孤独和彷徨,或许有点绝望,但不是要永远彷徨在这雨巷。他是要通过这首诗,并来惊醒处在黑暗中中国人民,不要在黑暗中彷徨,要勇敢得站出来,要打破黑暗的囚牢,要勇于争取自己的理想。  可以说,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具有特殊时代背景意义,带有西方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象征性和音乐性的不朽名作。这首诗的节奏性和音乐性,是可以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相媲美的。从这点来看。诗人由此而得的“雨巷诗人”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xiang/2786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